1949年年底,苏联、朝鲜、蒙古、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都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向这些国家派驻大使成为燃眉之急。
据《中国那些年》记载,当年,一批声名赫赫、屡建战功的将军和地方干部,经过逐级选拔,从全国四面八方云集到了北京。外交部办公厅订下了位于北京前门外的新华饭店、解放饭店,让这些日后的大使们连同家眷一起集中住下,大使训练班就此开始了。
训练班设在位于外交部街33号的中国外交部所在地,一楼的老礼堂就是他们的临时课堂。在这里,从穿西服打领带到吃西餐、跳交谊舞以及各种外交礼节,这些未来的大使都要逐步熟悉掌握。
外交部办公厅一位副主任负责学习班的具体组织工作,他请来各界专家和学者,给训练班的未来大使们讲述国际法、外交史、领事条约、外交文书、《联合国宪章》、外交特权与豁免……还请专家教大使和大使夫人们跳交谊舞。为了让大家学会跳舞,外交部东楼小礼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个周末都举行舞会。
训练班的成员们为了学习西餐就餐礼仪,还专门去北京饭店观摩服务员是如何摆台、上菜、斟酒的,跟着他们学习如何使用刀叉,如何喝汤、让酒、布菜,如何尊重女士等等。后来担任驻马来西亚、苏联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长的王幼平回忆说:“授课老师要求我们,吃西餐时如果吃着骨头了也不能往外吐,吐出来就不雅观,所以吃西餐时千万别把骨头吃到嘴里,我们都把骨头当地雷一样看待,特别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