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考大学容易吗

时间:2014-09-06 08:30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民国大学

 

民国大学生


    北京和上海,一直是民国高等学府最集中的地方。


    那个年代,搞全国统一招生的条件相当薄弱,各高校通常只能自主命题招生,还得花钱在报纸上提前登广告,吸引学生上门投考。


    这些高校和旗下的附中、附小一起,不仅教书育人,还促成了一个个蓬勃发展的“高校经济圈”:在它们周围,总是有五花八门的补习班,老师课余时间可以去赚点外快。上了补习班,自然就有做不完的题。别以为民国的补习班很悠闲,“题海战术”放在哪个年代都是万能的。


 

 

考数学却被英语虐

 


    比起现代动辄好几页的高考试卷,民国时期的考卷多半短小精干,甚至只有几道题。


    那个年代,代数、几何等被视为西学,许多高校都会用英文出数学题,加上必考的外语,ABC不够好的人们,考北大至少得悲剧两科。此外,民国私立教育繁荣,各种教会学校、外商学校除了文史科目,基本是全外语考题……


    实在搞不定,你可以和众多焦虑的民国理科生一样,投入文科的怀抱。于是,高校里的文理比例就失衡了。根据国民政府的数据,1928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为25198人,文科生占73%;1930年,文科生比例增至75% .


    此外,时事通常会在考题中占不小比重。1925年北京交通大学--中俄邦交恢复论;1926年北京私立民国大学--试分述中国之外患与内忧。


 

 

上大学真的很贵

 


    在1938年国民政府设立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之前,想读大学你就得像古时候的秀才一样,提着行李跋山涉水,天南地北地赶考。


    上大学真的很花钱。1927年6月国民政府规定,大学教授的月薪为400至600元,而当时普通工人的平均月薪为15元,县长每月20元。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教授们高收入的背后,除了政府咬紧牙关拨的补贴,剩下的就得由学费来承担。北大一学年要交60元,清华是40元,而南开、复旦等当时还是私立大学,没有政府补贴,一学年就要100大洋。身为教会学校的金陵女子大学,一年学费200大洋,外加20块书籍费、10块校服费;去实验室要交24块钱,去图书馆要交10块钱…… 据《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