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日炎炎的盛夏,正当南北各地的少花时节,艳丽妩媚、花团锦簇的紫薇花,一丛丛、一片片灿然开放了。
她属于千屈菜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当年由于分类学家定名时的疏忽,以为她原产于印度,以致学名被误订为Lagerstroemia indica.
紫薇之栽培记载,初见于东晋王嘉《拾遗记》,至今已有17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人信仰种紫薇压邪扶正。她树干扭曲、光洁,传入日本后,日人称之为“猿滑”,寓意猿猴也难爬上去。
紫薇奇特之处是若轻挠树身,竟然全株颤动,屡试不爽,故名痒痒花。它繁花似锦,花期长久,又名百日红、满堂红。有红、紫、白、粉红诸色。分别称之为红薇、紫筱、银薇、翠微、粉红紫薇。色彩烂漫,有轻轻芳香,观赏价值颇高。蒴果球形。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破天荒的将自古以来掌管文秘机要,发布政令的要害官署中书省,更名为紫薇省。以花名做官署名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极为特殊。这与当年中书省官署多种紫薇,以及当朝皇上笃信紫薇压邪扶正有关。
在紫薇省为官者也就自然冠上紫薇的雅号,如中书令谓之紫薇令。中书侍郎则称紫薇郎。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中书舍人,写有三首咏紫薇诗,其一:“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真实地写出了值班的景况。
杜牧也做过中书舍人,也是紫薇郎,其赞紫薇诗曰:“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他以物咏情,借花自誉,人尊其为杜紫薇。唐有12首紫薇诗作流传至今。
宋代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如苏轼、欧阳修、梅尧臣、陆游、蔡襄、刘克庄、王十朋、杨万里等钟情紫薇,撰有17首诗作。如王十朋诗:“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自惭终日对,不是紫薇郎。”杨万里诗:“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常放半年花。”
元明清及现代咏紫薇诗作,不胜枚举。今人常任侠的“东京曾见此猿滑,尼国重逢辇路遮。盛夏长安街似锦,薰风吹放紫薇花”,道出了日本东京,尼泊尔王国,以及北京长安街皆遍栽紫薇花为景观的盛况。
紫薇花树性长寿,古树老桩易发不定芽,古人巧妙用之制作盆景。赞其为盆景“十八学士”之一。成都、昆明园林中均有数百年的明代盆景,供游人观赏;三峡流域一带山野,生有不少数百年的紫薇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