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著名庸官

时间:2015-06-21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古代官员

 

  历史上,也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模棱宰相苏味道


  唐玄宗开元元年为宰相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尽管身份高贵,衣服、器物上都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妻子儿女仍然寒冷饥饿。得到的俸禄赐物,他毫不吝惜地给予朋友亲戚,随给随无,很快散尽,是个公认的好官、清官。


  虽品行端正,廉洁无私,但卢怀慎政务上却毫无作为,是个典型的"无为"官员。任职期间,他自知与其同殿的名相姚崇相比,能力不在一个档次,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问事,姚崇说什么就做什么,当时人讥笑其为"陪伴吃饭的宰相".就是这个无作为的伴食宰相,竟然在宰相位上混了3年。


  唐朝还有一个叫苏味道的宰相,是一个特会打太极、踢皮球的圆滑宰相。据史料记载,苏味道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三度拜相,居相位9年。在中国的成语典故中,有两则成语与苏味道有关,一则是"火树银花",一则是"模棱两可".苏味道在处理政务时,善于向皇上陈奏,由于熟悉典章制度,他上朝言事可以不带奏章,只凭口头禀报,侃侃而谈。此人虽然才华横溢,能力也很了得,但出任宰相数年,却不能在朝廷政务上有所建树,只是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和,取容于世而已。他常对人说:"做官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而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行了。"故此,人送称号"模棱宰相".

 

三旨宰相王珪


  宋朝宰相王珪幼年失怙,全靠叔叔王罕抚养成人。后来王珪官越当越大超过了王罕,王罕怕侄子膨胀,每次写信都嘱咐"以盛满为戒".事后证明王珪很听话,谨慎得都有点过了,完全变成了不作为。


  北宋神宗时,王珪居相位16年,这十几年间,政务得过且过,无所建树,每每遇到朝廷大事,也不动脑筋,不献策略,只起个上情下达的作用。每次上朝呈送奏章时,跪拜皇帝高呼"取圣旨";皇帝批阅后跪接曰:"领圣旨";出殿见人曰:"得圣旨".总之,事事依圣旨而行,惟上是从,成了只会唯命是从的高官,世人称为"三旨宰相".

 

浪子宰相李邦彦


  北宋还有一位李邦彦,官至宰辅,是个富二代,人称"浪子宰相".此人行为放荡,不理政事,只会享乐,一是喜欢踢球,其踢起球来,脚法细腻花样繁多,堪称大宋的"梅西";二是喜欢写荤段子,但凡他写了新段子,就有老鸨来"买版权",唱给客人听;三是喜欢交际,李邦彦喜欢呼朋引类到家里吃喝,同时,又乐善好施,每遇到有进京赶考的举子要接济,必出手大方,由于会搞人际关系,他官运亨通,进步飞快。成为朝廷重臣后,不干正事,专门研究关系学,在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时,他成了投降派奸臣之首,加速了北宋灭亡。

 

棉花宰相刘吉


  明朝的刘吉,官至大学士、内阁首辅(宰相)。当时的明宪宗皇帝不问政事,内阁和六部都是在混日子,一度有"纸糊三阁老"(即刘吉、万安、陈文)和"泥塑六尚书"之称。他在位上,尸位素餐,奉迎皇帝,勾结宦官,粉饰自己。他的拿手好戏是颠倒是非,精于营私,但凡有意见与他相左者,必一棍子打死。由于他不理国事,无所建树,屡屡遭到言官的弹劾,但这位大员心理承受力超强,无论言官说什么他都充耳不闻。凭着超级耐弹力,竟得以占据内阁18年,其中任内阁首辅15年,最后博得个"棉花宰相"之名。

 

六不巡抚叶铭琛


  公元185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战争开始后,巡抚叶铭琛一方面表现得非常镇定。当英军3艘军舰越过虎门、攻占广州东郊的猎德等炮台时,叶铭琛正在阅看武乡试。他闻讯后微笑着说:"必无事,日暮自走耳。"次日,英军攻占省城对岸河南凤凰冈等处炮台,叶铭琛闻报后仍不动声色,继续阅看武乡试的马箭比武,断言15日无事。


  叶铭琛的镇定,来自他的巫术活动。原来他在总督衙门里建了一个"长春仙馆",里面祭祀吕洞宾、李太白二仙,一切军机进止都取决于占语。其过15日无事,就是两个大仙告知的。


  面对敌军,巡抚叶铭琛的应对之策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被称作"六不巡抚".他不积极备战,却依靠迷信来退敌,最终广州失陷,叶铭琛被俘解往印度加尔各答,在囚禁中客死他乡。

 

古代如何治庸官?


  如何对付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庸官,历代都在"推陈出新".明朝张居正的"考成法"很有代表性。"考成法"类似现在"目标管理责任制",他的做法很有操作性,用"三字"概括,就是"稳、准、狠".


  以对六部尚书的考核为例,其管理方法是:首先将各尚书每年须完成的工作和完成期限登记成3个账簿,并分别在本部给事中(专门负责弹劾,不受本部门领导)、都察院、内阁留存;然后,各尚书每月须呈供完成工作情况的依据,分别亲赴给事中、内阁和都察院,对照账簿,完成一件、就勾销一件;最后,内阁、都察院、给事中等三部门,逐件核实官员提供的工作完结依据,如有部门发现其没有如期完成工作的,就按规定予以处分。张居正当政期间,按《考成法》,裁革的冗员竟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据《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