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商业史

时间:2015-08-10 08:01来源:大西北网-渤海早报 作者:肖伊绯 点击: 载入中...

    黄鹤楼极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商业楼宇,而且是商业与艺术兼容,既搞艺术也搞商业,结果艺术搞大了,商业更是搞大了。


    关于黄鹤楼成功进行艺术营销的记录,主要是传统酒业与现代演艺相结合而成功推动商业地产的运作,类似于”牛栏山二锅头+王刚“、”口子窑+陈宝国“、”郎酒+黄健翔“的推广效果。当然这是在一千多年前还没有电视媒体介入的情况下,完全靠现场效果和口碑效应,就更富传奇色彩了。


    大致唐代以前出版的一本书叫《报应录》,记载了这则中国最早的酒业营销案例,可以说黄鹤楼从诞生以来,就彻头彻尾与商业有关。《报应录》的原文是:”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


    这则商业案例的大意是说,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这里来了看起来很贫穷的客人,辛先生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绝不店大欺客,很好的服务意识)。如此经过半年,辛先生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承担企业责任)。有一天客人告诉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原来是个懂艺术的农民工),接着以手打节拍,一边唱着歌(还懂演艺和现场氛围,基本上算是中国最早的酒店演艺中心主持人),墙上的黄鹤也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还穿插魔术表演,比央视春晚引进魔术至少早一千五百年),酒店里其他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花钱买开心,精神享受从来都是商业价值的重要体现)。如此经过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积了很多财富(原始积累很重要,好在那时没有汇率和利率问题)。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谢说,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其实辛先生的意思是说,可以送干股或者请他做酒店董事)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天空飘下,画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天去了。辛先生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绝对的事件营销,有可能是旅游地产向商业地产融合的最早案例)。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鹤楼“(人们更愿意记住神话和神话的制造者--开发商,却容易遗忘神话背后的投资商)。


    至于崔颢、李白的题诗,的确是从文化营销的角度上,给黄鹤楼披上了一层厚重的艺术色彩,这也就是先前那位领导为什么会认为黄鹤楼就是只搞艺术,不搞商业的原因所在。其实,黄鹤楼一直搞商业,不但自己搞,还以点带面,形成了自己的商业圈,有一套自己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圈就是在武汉响当当的”汉正街“.如果说黄鹤楼是武汉招商引资的桥头堡,那么”汉正街“就是黄鹤楼这一商业品牌的楼宇商圈。


    1884年,一场大火把黄鹤楼烧得精光,只剩下一个铜顶。但黄鹤楼这幢建筑实体在与不在,烧与不烧,其商业价值与品牌价值都还在那里。因为它的商业桥头堡作用,在形成商业圈、构建商业模式、商业品牌效应固化之后,其建筑本身、物业实体本身的商业价值已经被缓释到周边商圈。事实证明,自1985年6月黄鹤楼重建至今,汉正街的商圈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中南地区核心商圈之一。


    看来,一座楼的商业史,不是只搞设计、只搞规划就能搞出来的,也不是只搞艺术、只搞商业就能搞出来的。历史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出来的,我们眼前能搞的只是商业。黄鹤楼的商业史,必须得认真读一读。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金岳霖曾花几百块大洋资助乔冠华留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