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楚成王为何败给晋文公

时间:2016-06-28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这一战,晋国与齐、秦联军成功击退了楚国,遏制住了楚国进一步北侵的势头。此后,晋文公成为中原的诸侯盟主,继续带领各路诸侯,与南方的楚国对峙抗衡。


    楚成王输掉了这场战争。


    一场战争的胜负,有显而易见的外因,也有着些许不可示人的内因。


    楚国为什么会在城濮之战中突然失利,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因呢?我们还得从楚国的“若敖家族”说起。


    若敖家族是楚国长久以来的世袭贵族。


    楚国第一位有谥号的君主是“楚若敖”.他的子孙后代,就被称为若敖家族的人,因为都是从他这里派生出来的。若敖这一系的后裔非常兴旺,对后来的楚国政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若敖的儿子熊坎继承了君位,成为楚王室一系。若敖另有一个儿子熊伯比被封到斗邑,成为斗邑的最高领主。这样,熊伯比就有了自己独立的领地,从熊姓中分了出来,他的后人就以“斗”为姓。


    熊伯比,也称斗伯比,这是楚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在楚国担任令尹(宰相)一职,辅佐了楚武王熊通称王的整个过程。从此,楚国的令尹一职,也就长期都由斗氏家族的人员把持着。


    斗伯比是个风流之人,喜欢和他的表妹偷情,不久,他表妹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他不好处理,就将此子悄悄扔弃在云梦泽的荒野(今湖北天门)。


    这个婴儿在野外被一只老虎用虎乳喂养,所以他一出生就有着不凡的经历,他的名字就叫作“斗谷於菟”.於菟,是老虎的意思;谷,是乳的意思。(史书上称他“子文”,这是他的字。)


    到了楚成王即位之初,楚国府库空竭,发生了子元内乱。令尹子元(楚文王之弟)被斗氏家族所杀后,斗谷於菟于危难之时散尽家财,出任楚国令尹一职,自此斗氏一族又重新掌控了楚国的军政大权。


    斗谷於菟大概做了二十七年的令尹,使楚国渡过了重重危机,又强大了起来。他从楚成王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开始辅佐他,一直干到楚成王最终彻底打败宋襄公才告老还乡。


    楚成王非常敬畏这位老人,待他犹如仲父一般,一生也没有摆脱他的阴影。当斗谷於菟以年事已高为由辞职的时候,就推荐了他的弟弟-战功赫赫的子玉为下一任令尹。


    子玉是楚国非常厉害的名将,身经百战,所向无敌。他是斗伯比的儿子,斗谷於菟的弟弟,年龄和楚成王差不多大。


    楚成王从公元前655年以来,十几年内先后灭掉了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小国,子玉屡屡立功,封赏多多,赐名“成得臣”.


    成得臣的后人就以“成”为姓,又从斗氏中分了出来。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以“霸主”自居,约集天下诸侯会盟时,成得臣陪同楚成王亲临会场,生擒了宋襄公。两年后,宋楚“泓水之战”,成得臣打残了宋襄公一条腿,楚军大获全胜。


    至此,他哥斗谷於菟因老退休,他就因功继续升职,当上了掌控楚国军政大权的令尹,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成得臣为人骄横狂暴,不可一世。


    到了晋楚“城濮之战”的时候,成得臣嚣张地喊道,打了这一仗,天下从此就没有晋国了!但楚成王却不愿与晋文公为敌。


    《史记》上说楚成王编了个理由来骗成得臣:“晋文公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能够得到晋国,这完全是上天的天意,有上天帮助他,咱们是打不过他的,还是别打了。”


    成得臣当然不信什么天意。于是,“楚王怒,少与之兵”.


    楚成王怎么可能怕晋文公呢,他是怕成得臣又立了功!如果成得臣再立功,那怎么继续封他呢?所以楚王恼火了,少给他兵,故意掣肘,关键时刻不配合。


    而晋文公也对楚成王的意思心领神会,《史记》上这样记载晋文公对战局喜悦的分析:“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


    晋文公从外面攻击成得臣,楚成王从内部诛杀成得臣,合作得十分愉快。也就是说,晋国和楚国的城濮之战,实际上是晋文公与楚成王合谋暗算成得臣的一场阴谋!


    自从斗谷於菟退了以后,楚成王再也不想在斗氏、成氏的阴影中生活了,他早就想削弱若敖氏的势力了。成得臣只知进,不知退,功高震主,不明天意,这自然也就为他埋下了杀身之祸的根源。


    于是,战争很快有了结果,成得臣战败了。虽然战败,楚军其实并没什么大的损失,只是继续北上扩张的步伐被暂时阻止了。


    成得臣想回楚国去。楚成王说,你不能回来,按国法,覆军杀将,当时就劝你别打,你不听话,自己要打,现在打了败仗,回来怎么向父老乡亲们交代呢?成得臣无以自白,只好自杀了。


    成得臣刚刚一死,楚成王就传下令来,把那些该死的战败将领们,统统都赦免了,偏偏只死了成得臣一个。


    就这样,楚成王虽然名义上输掉了这场战争,但他却成功地拔掉了处处妨碍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结果。


    楚国从楚成王开始,加大了集权削藩的力度。王室才是主干,其余的支系,都只能做陪衬。如果因发展得太快而颠倒了这种关系,那就应该停下来调整了。据《霸王的春秋》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人上学那些事儿
  • 那些坏了大事的小人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