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风情线一路风情(3)

时间:2014-02-02 08:26来源:百年中山桥 作者:杨重琦,余贤杰,关 点击: 载入中...


  段续在宦游西南诸省时,看到当地多用竹制筒车汲水灌溉,效果很好,便悉心观察其构造原理,绘成图样,带在身边,并用竹子做成筒车模型,带回故乡兰州。由于兰州没有竹子,便改用当地所产榆、柳、槐木,依据黄河河岸高度,开始仿制适合于兰州使用的水车。由于黄河水面与农田的垂直距离较大,因而,除加大水车直径外,水车底部倒挽河水处开掘深坑,镶砌硬石,使水流形成较大落差,产生较大冲力,以驱动大直径水车。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段续创制的第一轮水车在段家湾,即今兰州军区后勤部以东一里的黄河南河道开始转动,黄河水被高大的水车提上,流进干涸的土地,流进人们的心田。

 

 

  段续创制的第一挂水车,人们称其为"祖宗车"

 


  "古岸长河夕照下,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青莲词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自段续创制水车后,以其堤灌甚便,黄河两岸农民争相仿制,水车数量迅速增加,至清末,兰州黄河沿岸水车增至157挂,其中河北岸41挂,南岸84挂,河滩32挂。1952年,全市水车猛增至252挂,堤灌面积达10万亩。一挂挂密集排列的水车,昼夜旋转,既为岸上农田带来灌溉之利,也给古城增添了独特的韵致。


  我们可以想见,"绿杨古柳度春秋,旋转乾坤永不休"的水车,在当时的兰州黄河岸边构成的是一幅多么绝美的风景画:碧绿的杨柳,艳丽的桃梨,青翠的田野,吱呀的水车,多么恬静,多么优美。250多架水车,一字排开,雄踞黄河两岸,犹如巨龙俯仰喷吐,又是何等磅礴壮观。水车,是我们的祖先战胜自然的智慧结晶,象征着磅礴的黄河文化精神,展现着西部人不屈不挠的生存信念。兰州的水车已经消失几十年了,但兰州人的水车情结却一直没有消失,而且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些情结更加浓烈。近年来,有很多人提出,恢复黄河两岸的水车,突出兰州特色,建造兰州标志性景观,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奉命率王府迁至兰县(今兰州)。肃王迁兰后,即开始在此黄河以南紧靠河滨的地带修建王府,王府的具体位置在今城关区城隍庙以东,会馆巷以西,张掖路以北,南滨河路以南处。王府坐北朝南,内设大门三道,分别为棂星门、端礼门、承运门。承运门内设两殿,一为承运殿,一为存心殿,为发布政令、举行典礼的场所。存心殿后建东西二宫,分别是肃王日常办公批文和居住的地方。王府东、西、北三面建宫廷苑囿,苑中有寺庙、假山、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珍禽异草、繁花秀木、通幽曲径。王府方广二里,北靠兰州北城城墙,城下有黄河滔滔奔流东去,气势雄伟壮观。


  楼西旧有二碑,为明代诗刻,李自成军攻陷兰州时,肃五妃颜氏以头触碑而死,天阴雨湿则血痕斑然,故称之为碧血碑。此碑今存于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南部。


  肃王朱楧久别金陵,乡愁甚重。在浓郁的思乡之情支配下,便借兰州之地,生发江南之恋,以慰思恋故乡之苦,并由此兴建了一系列具有江南风光的名胜建筑,其中在黄河沿岸的主要有莲荡池、鱼池子及王府内的凝熙园等。


  鱼池子即今鱼池子一带,明代时这里水草丰盈,明肃王辟为养鱼之所,故称鱼池子。


  莲荡池在今黄河之畔的小西湖处,此地原为天然池沼,肃王朱楧潴神泉水为之。池方广五里许,南依长城,北临黄河,其中筑有座座亭台,植有田田莲花,为当时黄河岸边一景。明末毁。清康熙五年(1666年)甘肃巡抚刘斗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陕甘总督吴达善重修之。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废。清光绪六年(1880年),护理陕甘总督杨昌浚重修之,因杨昌浚曾任浙江巡抚,思念杭州西湖,故改名为小西湖。杨昌浚在湖南建龙王庙,在湖心建来青阁,湖中垒石为舟,舟旁种莲花,湖西建临池仙馆,湖北建螺亭,沿湖环栽杨柳,湖东建牌坊,题额"小西湖".民国时,陆洪涛为祭祀陕甘总督陶模,在湖南建陶公祠。刘尔炘沿湖筑围墙,并把来青阁改为大角三层塔形亭,题额"宛在亭";把临池仙馆改为羊裘室;拓螺亭为高台,建回廊而上,俯览黄河;在湖东建龙王庙,庙前有狮跑泉,为砖砌半圆形,泉水喷涌,水量旺盛;湖北建钓滩坊,题额"鱼天乐地",坊前滩边布置巨石,游人可以坐而垂钓,成为颇具江南风格的园林。当时的小西湖波光潋滟,堤柳如烟,春夏之际,水鸟咸集,鹭游鹇浮,亭台楼阁,错落其间;秋后黄茅,风前白苇,霜中红叶,风景十分美丽,波光清漪中荡舟泛月,美不胜收。


  凝熙园为王府花园,在今兰州市城关山字石一带,明建文二年(1400年)肃庄王朱楧建,历代重修,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园内建有池塘、假山、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蓊郁。园中部有用山石堆砌的假山,玲珑剔透,绿草如茵,名曰石累山,俗称山字石。山顶建亭台,危耸欲坠。山下有地洞,幽邃曲折,传说可通金天观(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南部)、莲荡池。清道光时为大药王洞、小药王洞、观音洞,增修如来龛、伽蓝龛,在岩石间塑佛像。清光绪时,假山周围建肃曹殿、玉皇阁、超然亭。亭下有拂云桥,桥西有真武宫。


  桥下有圆形池塘,波光潋滟。池北有奎星阁,再北有斗姆宫。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花木掩映,有皇家气象。凝熙园面朝皋兰,背依黄河,是黄河沿岸的又一景园。


  节园亦为肃王府(今甘肃省人民政府院内)后花园,建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历代均有修葺,清代因总督驻节,遂称节园。


  节园北靠北城墙,墙外即黄河。城墙上建拂云楼,又名源远楼。清代园中建肃王烈妃祠。园中有台地,上建方形船亭,光绪时陕甘总督左宗棠题额"槎亭",撰楹联曰:"八月槎横天上水,连畦菜长故园春。"溥惠渠曾引雷坛河水入东花园灌溉花木。左宗棠借此水于园西北开二池,名"澄清".澄清池北建澄清阁,题联:"万水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阁前关东西建亭。园内亭台楼阁间,树木高耸,翠竹婆娑,百花吐艳,池塘如镜。左宗棠《节署园池记》云:"节园基宇闳开,园亭之胜为诸行省最。"光绪四年(1878年),左宗棠开放节园,听任市民游览。1929年,王烜在《立秋后三日游艺室节园即事》中云:


  林树何荫翳,初秋晚亦凉。高台临曲径,玉簮数畦香。水流何活活,随立双池塘。从知涉成趣,立久忆公忙。


  中山桥北山塔山上的白塔亦为明代重建。明正统景泰年间,太监刘永成在白塔古刹遗址上重建白塔寺,山因寺得名而为白塔山。据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修白塔寺记》载:"吾兰之尖河山北,原有白塔古刹遗址,正统戊辰(1448年)太监刘公来镇于此,暇览其山,乃形盛之地,于是起梵宫,建僧居,永为金城之胜境。"清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甘肃巡抚绰奇"增其旧而新是图,更于塔院西创梵刹一区",更名慈恩寺,白塔居中,南为悬崖阁楼,北为菩萨殿,东西建陪殿。寺院居高临下,蔚为壮观。此后,逐渐增建庙宇,新建寺庙建筑群。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形式迥异,有建于黄土层上者,有建于岩崖边缘者,各具风采。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兰州黄河河道变迁与历史文化
  • 兰州黄河河道变迁与历史文化
  • 你不知道的白塔山历史
  • 你不知道的白塔山历史
  • 中山桥是兰州的标志
  • 中山桥是兰州的标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