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歧山马氏家族办学生涯(3)

时间:2014-03-22 08:30来源:中国西北历史网站 作者:许宪隆 点击: 载入中...


  “九一八”事变后,李一真到北平,他介绍马汝邻去积水谭拜会着名学者梁漱溟,以后又介绍他去拜访张君劢。当时张君劢发过大篇文化救国的谬论,他已组织了一个“国社党”,出版《再生》杂志。马汝邻是作为调查了解各派动态而见张君劢的。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平已不可能再从事正常的文化活动,马汝邻决定到平凉伊斯兰师范任教,1939年全家迁到了甘肃,从而开始了他在西北数十年的执教生涯。


 

马汝邻在西北的执教活动

 


  平凉伊斯兰师范的前身是上海伊斯兰师范,这是由着名伊斯兰教长达浦生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办学的宗旨是:“造就熟悉教育和现代科学知识的阿訇及精通宗教教义的教员”,也就是希望把伊斯兰传统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培养新型的宗教职业者的学校。为避战乱迁到甘肃平凉以后,学生总数不过百人。


  马汝邻初到学校,被任命为学校的教务主任,在对学校的学生学习和课程设置等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后,认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本身就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因为现代科学知识和教义的知识覆盖面都十分广阔,对于那些原本受教育基础较差的西北穆斯林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要在短期内掌握绝非易事,要造就二者兼备的阿訇和教师的良好愿望很可能事与愿违。因此马汝邻力排众议,对学校课程设置作了重大改变:一部分学生以培养小学师资为目的,按简师标准开课,每周酌加一、二时的阿文教义课;另一部分学生以培养阿訇为目的,以教授伊斯兰教义为主。除速成班外,都按简师课程编排。


  当时西北的教育、包括民族教育是十分落后的,穆斯林聚居的地方更是如此。宁夏固原县仅有一名回民高小毕业生,在同心、海原以及甘肃东部的很多地方,甚至经常出现穆斯林出钱请汉族子弟顶替上学的情况,要推广教育的难度可想而知。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师资问题,达浦生校长接受了马汝邻的建议,把在学校里寄住的客人,包括中共地下党员马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民委主任)等都来上课,并且每人兼任一个班的导师。马寅虽然负责数学课,但他在课堂上灌输抗日救国思想,很受学生们欢迎。通过这样一番整治,平凉伊斯兰师范的教学逐步走向规范。


  1940年春,兰州回民教育促进会委员杨希珍(即杨静仁,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到平凉为兰州知行中学募捐,住在商会会长吴九如店内,他探望了达浦生和马汝邻,马汝邻和他谈话十分投机。热情约请约他到学校作一次讲演。杨静仁最后在学校给全校师生举办了一场具有抗日救国,民主救国和改善群众生活等内容的演讲,引起了强烈反响,使这所宗教性质的学校开始唤醒了学生的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


  当时的甘肃虽然没有蒙受日本军的蹂躏,但也并非一方净土,诸马军阀集团内部由于利益之争,先后出现了马廷贤攻打陇南和马仲英起兵抗击国民军、以及西北穆斯林反对国民党当局压迫的三次海固暴动,源于清末回汉仇杀的紧张的民族关系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平凉地处陇东,临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治上同样是一个很敏感的地方。这一时期虽然虽然有着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气氛,但国共磨擦的阴云已渐渐弥漫,加上诸马军阀与中共军队在西征军问题上结下的宿怨,所以实际上处于很多政治及军事势力角逐的漩涡中。平凉伊斯兰师范就象是风雨中的一叶扁舟,在随波逐流中期待着风平浪静的到来。


  马汝邻到平凉伊师后不久,西北地区就爆发了第二次海固事件。学校接到正方当局的命令,要求该校学生去伤兵医院慰问镇压穆斯林起义群众的国民党九十七师受伤的官兵,学生们从感情上很抵触,马汝邻则认为这是对学生加强“落后就要挨打”教育的大好时机,同时又可以应付反动当局,因此亲自带队前往医院。穆斯林学生们见到的伤兵大部分是机枪连的,他们的后脑、后背、后肩被起义的回民群众用小斧头、刀砍的伤口,便可以想见起义的群众一定会有更大的伤亡,对强权与弱势群体的思考很自然的冲破了在学校所接受的宗教教育的藩篱。


  1940年夏天,学校暑假期间,地方当局又要伊师配合“国军”的清乡,组织“平凉中等学校暑假宣传队”,到陇东一带进行宣传工作。有了上一次慰问上并作为反面教材的经验,这次马汝邻又担任了总队长,将学生们分设三个分队:第一队由队长马寅(地下党员)带队到海原一带;第二队由队长铁子彦(进步学生)带队到固原、西吉一带;第三队由队长张静修(海里凡)带队到化平、隆德等地。每队有学生10名左右,队员全部由队长挑选。第一分队队员中有沙里士、宝性吾、胡世显等,这些学生思想进步,有些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三队队员中“海里发”出身的学生多一些,宗教及上层背景较为浓厚。第二队队员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较多。第一队不辞劳苦,徒步跋涉,深入群众了解事变和当局处理的真相,宣传民族团结、抗日救国和争取民主进步的意义。返校后只有马寅作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报告。第三队所到之处拜会官绅,饮食应酬,索夫要驮,然后由县政府或保长集合群众,听他们训话宣讲。每次宣传都是会同驻军、县党部、县政府的官员共同进行,内容则是服从政府领袖,抗战救国,以至兵役、放足、禁烟、求学和伊斯兰教义,内容庞杂。返校时携回了一大堆各地赠送的奖状、锦旗,还交给马汝邻一纸洋洋洒洒的书面报告,以炫耀成绩。但在总结时,马汝邻对一队给与了充分肯定和赞扬,虽然引起了三队队长和部分队员的不满,但对二队的队员却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引导的作用。


  由于马寅在学生中发展了王化国(去边区改名沙里士)、胡世显、宝性吾为中共党员,地下党在伊师的活动引起了张静修、马衡甫等顽固学生的注意。这年秋天,国民党正在酝酿在陕、甘、宁边区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平凉是陇东的中心,国民党军队对地方控制很严,马寅已经多次被跟踪,被迫转移。校方还要开除王化国、胡世显、宝性吾三名进步学生,马汝邻多次抗争无效,并开始受到校方的怀疑。自从几位学生党员离开伊师后,顽固势力在政府支持下逐渐占了上风,张静修、马衡甫在学校成立了国民党小组,吸收教职员参加。11月,平凉成立了三青团筹备处,各等学校学生一律集体入团。张静修、马衡甫等人大为得势,他们对马汝邻嫉恨已久,多次扬言要清除共党嫌疑,矛头直接指向他,马汝邻只好离开平凉去宁夏暂避风头。


  1942年夏天,平凉伊斯兰师范的达浦生校长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议员,不能再正常处理学校事务,于是邀请马汝邻返回学校,接替他担任校长的职务。9月马汝邻继任校长。他继任后,按照自己在这所学校一贯的办学思路,即增招简师一班。当时增招一个班的师范生困难很多,由于他在当地穆斯林中的声望,得到了地方回族各界人士的多方帮助,包括胡宗南手下的师长杨德亮,他是云南穆斯林,西北地方宗教事务胡宗南多委派他参与处理,当他的队伍要换防的时候,便把驻军的地方公产面粉厂让给学校,还把军队举办阿訇讲习班时用过的五十套桌凳无偿赠送给伊师。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陕西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达774万件
  • 陕西镐京遗址发掘鳄鱼骨板 专家:远古或有鳄鱼出没
  • 秦汉新城在秦咸阳城遗址保护范围内施工
  • 中国最大唐墓壁画中心“迎接艺术客”常态化
  • 陕西汉中发现战国青铜甬钟 高37.5厘米重6.5公斤
  • 陕西疑似“芈月墓”埋麦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