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孙三代人分居城中两处,每天傍晚时分欢聚一堂,享受同桌共餐的天伦之乐。那天晚餐桌上,只见孙儿皱着眉头、撅着嘴,一副扫兴的模样,尽管奶奶为他制作了美味佳肴,可是未见他伸筷,饭菜似乎难以下咽。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一番了解方得知,当天班主任布置一项作业,要学生写“观察日记”,记述蚕宝宝的成长全过程。
可是蚕宝宝早已夭折,孙儿犯难了!
那是十多天前傍晚时分,奶奶将孩子从学校接回来,只见他满面笑容,说是老师给四年级同学每人发两条蚕宝宝,说着,他兴冲冲地打开那纸折小方匣,天哪,那黑乎乎的小蠕虫纤细孱弱,小得可怜,比小蚂蚁还要小,能养活吗?
这小子只知道蚕宝宝吃桑叶长大,至于桑叶是什么样子,到哪里采摘?他全然不知,一个劲儿地要大人设法弄到桑叶,真是迫不及待。平时最疼爱孙儿的奶奶,走遍市内几处公园,未见桑树的影子,只好乘公交车到郊区寻觅,在野外一条小河边,好不容易觅到一棵野桑,个头比人高不了多少,看上去已经“遍体鳞伤”,分明已经有好多人捷足先登,将它折腾成这个样子。孙儿要桑叶喂蚕宝宝,有什么办法呢!奶奶只好为小桑树“忍痛”再采摘一把,临别时,还对小桑树打个招呼:很抱歉,对不起了!
孙儿见奶奶终于觅到桑叶回府,真是欣喜若狂,笑逐颜开。令人遗憾的是,这两条蚕宝宝偏偏短命,只活了三天就不幸夭折了,孙儿懊恼不已,曾为它伤心落泪呢!
这个观察日记怎么写呢?不是难煞人么!爷爷说,不妨实事求是地写蚕宝宝夭折的事情,也是一篇好文章嘛!而孙儿说,不行,老师布置了写作提纲,关照大家要按照这个路子写。也就是说,明明蚕宝宝已经死了,也得按活着写,诸如,蚕宝宝吃了桑叶一天天长大啦,一次次“入眠”和蜕皮啦,“沙啦沙啦”地桑叶吃得更欢啦,身体日渐粗壮,泛白发亮,最后上草笼吐丝结茧啦!
如今蚕宝宝死了,一了百了,难怪孙儿那会儿愁眉不展,食不甘味,还要发犟脾气。没办法,爷爷只好勉为其难,给他找来几篇参考文章,又为他求助于万能的电脑网络,最后总算拼凑成一篇“美文”,按老师的要求如期完成,交了卷。
有人说得好,孩子撒谎从小时候做作文开始。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教育在培养人时没有注意培养人的道德,我们从小学开始,每一步走过来,都在培养大家在说假话,这实际上影响到我们的国民素质。此乃至理名言也。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