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值的美元让美国人养成了负债消费的习惯,也让全世界背上了通货膨胀的包袱。
大多数人知道怎么赚钱,但很少有人知道美联储如何赚钱。美联储为美国政府服务,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美联储的操控下,美元不断贬值,通货膨胀率不断增加,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美国年通货膨胀率高达两位数,在那以后也一直保持着一位数的增幅。今天的1美元只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的lO美分,80年代的50美分。
美联储让美元贬值和制造通货膨胀的理由和借口常换常新,但是造成的结果却一样。通货膨胀让人们收获的财富从债权人手里一点点地转移到了负债人的手中。上世纪70年代借钱给别人的“富人”到今天损失了90%的财富,同时,那个时代借到钱的人得到了他们损失的部分。
通货膨胀让积蓄化作乌有
从那时候开始,美国人就渐渐放弃了存钱的习惯,一直到今天,几乎没有人愿意再存钱,虽然很多人并不是因为看透了这个骗局,而仅仅是被社会推动着改变了自己的习惯。许多受害人渐渐发现,存款并不是自己未来生活的保障,反倒可能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于是他们也选择花掉全部收入,直至像今天这样,美国人都开始借钱消费,根据美联储公布的数据,2009年美国人均负债达4.4万美元。同时,对于自己的未来,美国人只能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当然,正是因为一手造成的通货膨胀伤害了太多的人,美国政府才被迫推进一些社会保障计划。
在理解和分析各种问题时,经济学家通常不会考虑到道德的因素。为了避免陷入关于伦理道德的争论漩涡,他们喜欢强调自己站在中立者的立场,仅从价值角度看待问题。他们对立法者和执行者提出建议,要求他们推进有效的政策,但对其中的道德问题绝口不提。在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中,他们提供的是关于如何管理货币的专业建议,而不是是否符合道义、是否道德的评价。他们不敢承认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害的“课税”,只会让人民更贫穷,让政府和其他负债者悄悄卸下自己的重担。实际上,能将社会中的财富重新分配的,不是税收部门,而是制定财政政策的部门和银行,只不过人们没有注意到这两个部门隐含的功能。
虽然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物价上涨的现实,但通货膨胀并没有让每个消费者同时承受相等的涨价负担。有些人能拿到第一批加印的美元,这时候物价还没有开始上涨,他们迅速花掉了这笔钱,这笔钱进入市场后,才会引起涨价潮。在他们之后领到这笔钱的人就不得不接受物价已经全面上涨的现实,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勒紧裤腰带。在过去的40年里,通货膨胀让无数勤俭的美国人变成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月光族”或借钱消费的“负翁”。
欠钱最多的反倒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足足欠了12万亿美元的美国联邦政府目前为止是最大的赢家。美元贬值让美国政府的债务也在贬值,平均贬值率为3%,也就是说,美国政府的债务每年减少3600亿美元。事实上,这并不是对美国政府最有利的一点,正是因为拥有加印钞票的权利,美国财政部才能承受每年5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如果没有让美元贬值,创造通货膨胀的权力,那今天的美国政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机构,就像华盛顿建国时设想的那样,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小政府。但有了推动通货膨胀的能力以后,美国政府就变成了一个巨无霸,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机构,可以重新分配美国国内和全世界的收入和财富,改变社会和经济的版图。
第一批受益者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管理者:立法者、监管者以及美国的国家公务人员。在美国国内,许多议员是媒体的焦点,是社会尊敬的对象,因为他们能为人民争取到各种权益。除了他们,还有各个部委的官员们,美国商务部正在执行7项“惠民”计划,教育部有34项,能源部有6项,健康和社会保障部8项,劳动部9项,运输部9项,还有数不清的各种委员会和管理会,他们都在为美国人提供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每年的总支出达到1万亿美元。但如果没有美联储的支持,没有财政赤字,没有增印钞票的权力在背后支持,它们能有多“值得尊敬”呢?
长期的通货膨胀政策不但让美国政府变得庞大而低效,也让商业失去活力。政府的赤字让民间更难以聚集财富,这样就影响了公司、企业以及商业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准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通货膨胀误导着商人们的投资决策,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事实上,它正是经济泡沫膨胀到破灭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源。
出口美元,出口通胀
自从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废除了金本位制的残余,宣布不再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彻底废除了黄金的货币功能,美元终于成为全球流通最广的“国际货币”。这样美国政府和美国人可以购买大量外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承受着每年5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用不断贬值的货币来支付。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还有个人却依然愿意持有美元,希望能拥有长期保值的购买力。
亚洲的债权人掌握着超过2万亿的美国国债,中日两国手中就有1.5万亿美元的债券。美元如果每年贬值3%,日本和中国就要损失450亿美元的购买力。但日本和中国不会抛售,因为那样会导致美元恶性贬值,损失更多,况且两国也在同美国建立在债主与借债人基础上的友好关系中获取利益。大量美国美元投资到了中国,有2万多名年轻的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大学深造。同时,日本和中国的企业也将多余的美元投资到美国本土。如果因为贸易壁垒或其他原因导致这种友好的关系不复存在,两国开始抛售美国债券的话,美元价值跌落到地面的声音会让全球颤抖。
经济政策可能改变了,改革了,调整了,原因可能是不够高效、收益降低或不再流行,但绝不会因为不道德。对一个受人尊重的绅士而言,欠债可能难以启齿,但如果这笔债是“国债”,那用罗斯福的话说,就“不仅是国家欠的,也是国家拥有的”。
“出口”通货膨胀是一个确实存在的事实,因为美元是全世界的储备货币。为了对抗经济下滑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以及刺激经济,奥巴马计划在未来几年中花掉数十亿美元,但是美国政府一直在赤字下运转,要想筹集到足够的钱推行经济刺激计划,只有两条路:借债,或者印钞票。
全球金融危机让各国的政府都财政吃紧,对美国发行的国债自然有心无力。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又下调了9个基点,达到25年来最低值。况且各国也有自己的财政刺激政策,中国、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等国计划利用自己的美元储备来推行刺激计划。
这样,美国只剩下印钞票一条路了。在过去的历史中,德国、阿根廷和津巴布韦都这样做过。尽管我们不会见到1000亿美元一张的大钞,但扩大货币发行量,也就是印刷更多的钱,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据巴克莱银行公布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美元发行已经翻倍,达到9630亿美元,而下半年又有1.1万亿美元面世,大量发钞引起美国国债下跌,截至2009年10月,美国国债利率已下跌4.46%。美元贬值让美国人没有能力像以前那样购买中国的产品、俄罗斯的石油和印度的软件。物价上涨了,美国人只能买得起更少的商品和服务,这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的经济。
孟买的ihealth公司是一家融合了医疗和信息产业的“高科技公司”,其员工包括数十位印度著名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和几位IT人士组成的技术支持小组。尽管公司的名字充满现代气息,但提供的却是全球产业链条中最底端的服务一一为美国的医生们填写医疗报告。美国相关法律规定所有医生都必须对自己每天做出的检查和诊断做好书面记录,当疲惫不堪的医生们加完班回到家以后,几乎没有力气再打开电脑,更别说动笔了。于是他们拨一个越洋电话,电话那头ihealth公司的医科毕业生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口述以及工作录音记录下当天的工作报告,然后回传到美国。对美国的医生来说,电话费和服务费都低得可以忽略,然而对印度人来说,电话服务部门近年来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英国和美国的许多大公司都将电话服务部门外包给了印度的公司。当1美元从能兑换45卢比贬值到只能兑换39卢比之后,印度的企业流程外包业因为相对成本提高而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大量公司失去订单,甚至倒闭。ihealth公司也无奈选择暂时散伙。
而看到市场上的美元供给越来越多,其他国家也只有两个选择:让本国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或者也加印货币,让本国货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如果中央银行允许本国货币升值,那该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失去价格优势,出口会受到严重影响。
印度的情况在全球许多国家出现,面对这种情况,其他国家只有加班加点地印刷许多本国钞票投放市场,以便让本国货币贬值到同美元相当的程度。
加拿大也非常依赖向美国的出口,但因为加拿大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所以可以选择让本国货币升值,即便这样将损失出口作为代价,减缓经济发展。但发展中国家无法承受哪怕一点点经济放缓,因为这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所以,美元成为国际市场中通货膨胀传播的载体。
美国为什么没有恶性通胀?
在一个健康的贸易伙伴关系中,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应该比较平衡,用出口的产品来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然而很多年以来,美国庞大的进口却是依靠一种“人造”的需求来推动的,也就是通货膨胀,美国的银行印刷了多余的钞票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按理说这样的行为会导致美国国内物价飞涨,但美国政府巧妙地利用一些手段平衡了国内的价格。简单来说,美国进口商品,出口通货膨胀。其他国家通过出口换回美元之后,如果购买美国的国债、股票或房地产,那这些国家就上钩了,美元回流到美国经济中;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用美元购买石油和黄金,这些国家的央行发现自己也被迫印刷更多的本国货币才能满足要求。
在美元汇率较高的日子里,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愿意大量持有美元,他们可以购买华尔街的股票,或者进行其他投资,然而当美元和美国经济遭到致命打击之后,美元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没人要的美元虽然依然是各国央行储备的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大麻烦。私人投资者也开始大量抛售美元,如果各国央行这时候不来接手,在开放的市场中大量甩卖只会让美元贬值得更厉害,各国央行明知美元已经失去了价值,也只能不断从私人手中买入。
为了吸收大量的供给,各国商业银行没办法,只能用多印刷的本国货币来买。尽管华尔街和各国政府雇佣的经济学家极力辩解,但是货币供给的扩张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如果一国货币没有升值,而该国政府又在大量购买美元,那该国国内的物价水平就只能遵循经济规律了。
在最开始,出口国会因为美元的大量流入而提高生产能力,这样就能阻止物价上涨。然而,亚洲和中东地区的物价现在快速上涨,政府已经不能再回避通货膨胀的问题。但许多政府都只是想掩饰通货膨胀的症状,而不是抓住根源。这样的政策将同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政策一样失败。
当心最可怕的滞胀
高涨的通货膨胀率、低利率以及并没有带来新就业机会的经济复苏,可能让人联想起40年前出现的那个令人不快的经济名词——滞胀。
同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开始阶段类似,现在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也在快速上涨。然后就是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了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对抗衰退,导致各种产品价格水平螺旋上升。美国著名的投资分析师凯斯菲茨杰拉德(Keith Fitz Gerald)预测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美国经济还将面临许多的挑战。”
2009年10月,美国失业率突破了10%的重要心理关口,达到1983年以来的最低值。虽然标准普尔预计今年美国公司平均每股盈利可能高达15%,但经济恢复能不能转化为新的就业机会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直到确信经济已经完全复苏,美国的老板们才会雇佣更多员工,现阶段,他们更倾向于压榨现有雇员的价值,让他们加班工作,或者是逼他们提高效率。
那罗夫咨询公司的CEO乔尔·那罗夫(Joel Naroff)在一次论坛上对美国的企业老板们说:“即使不雇佣新员工,商业也存在着许多发展空间。要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美国经济至少需要四五年的持续增长。不要奢望好年景会很快回来。”
美国评论家丹·米勒(D0n Miller)在专栏中提醒读者:“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滞胀时期,前总统杰拉德·福特在演讲时分发的印有‘现在就解决通货膨胀’字眼的T恤吗?是时候翻出来了。”
美元还在不断贬值,但2009年11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半年多以来首次上涨,同比增加了1.8%。这里面,汽油从每加仑1.66美元涨到2.55美元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有25年投资银行工作经验的哈金森(Hutchinson)认为美国通货膨胀情况可能比大家想像的更糟糕,“到2010年底,通货膨胀率可能达到8%。”如果如此,那美国政府就必须严肃地对待通胀了。问题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通货膨胀,政府要在现在牺牲多少就业机会和增长?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也给出了答案,尽管后来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一度将利率调高到20%,但仍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通货膨胀。
如果未来十年世界经济会重回上世纪70年代的老路,那么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的投资回报就不会超过大宗商品和黄金。在当时,债券甚至被人戏称为“财产没收证明”。整个上世纪70年代,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是石油,然后是黄金。或许在现在这个时候,尽量只购买短期国债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还想投资,就看看能源与贵金属领域吧。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