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临刑前,留下了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言:"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不消说,这句看似简单的话极其深刻,外延也可以涵盖世间诸多事物,绝非只有"自由"和"罪恶"如此。罗兰夫人的事迹,译者颇多,梁启超在《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中,将罗兰夫人临终这句话译成了上面的中文;除此之外,同样流传广远的译文还有多种,比如"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世间事物,不论多么龌龊邪恶,都包裹高尚善美的外衣,也就是丑恶多假良善而行。"罪恶"可以凭借"自由"而行;求名求利,也可以涂抹上"国家利益"的色彩搔首弄姿,招摇过市。文字狱就是这么一个外表崇高伟大,内里却充斥肮脏恶浊的东西。
历史悠远的文字狱,头上有个极其崇高的光环,那就是去除蔑视、攻击朝廷之人,维持国家的正常秩序。中国文祸史上第一起典型的文字狱─汉宣帝杀杨恽案就是如此。官员杨恽公正廉洁,颇有政绩,一个叫戴长乐的大臣因为与之有隙,便把一封检举书送到皇帝手上,称杨恽"诽谤当世,无人臣礼".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告发语,妙在无论有无证据,都可以表现告发者的忠诚,都可以撼动皇帝的思想。果然,杨恽一下子被贬为庶人。世界真是奇妙无比,偏偏五凤四年(前54),天上出现日食。杨恽家的一个仆人趁机上书朝廷,把杨恽告发了,说杨大人居家时的爱讲牢骚话,日食是他骄奢不悔招致的。日食在古人眼里是极其不好的,它说明皇帝不怎么样,上天发怒。宣帝派人前往查证,结果在杨家搜得《报孙会宗书》。这封书信是他回答友人孙会宗劝其谨慎自守的,内有不少牢骚怨忿之语,宣帝大光其火,即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杨恽腰斩,杨恽的老婆孩子远徙酒泉,平时与杨恽关系不错的几名官员也都被免官。
素常,人们多把目光投放在清朝文字狱身上。其实,所有的专制制度都是文字狱缠身的,只不过清朝为满人所建立,统治者的神经更过敏一点,忌讳更多一些,案件连发而集中。别的王朝与清朝比较起来,不过是五十步百步之差。
然而,统治者这样做,是顾了其一,却忽略了其二。换言之,虽然箝制了世人的口舌,使其不敢怒也不敢言,但是社会风气也随之大坏,首当其冲的是思想之河床从此干涸,其二就是告讦之风盛行,人心惟危。社会实施高压手段换来的平静,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今日还让人不寒而栗的庄廷《明史》案,就是在"为国家着想"幌子下被人告发,从而酿成最惨烈大案的。庄廷,字子相(一说子襄),浙江湖州南浔镇人。他自幼有才,15岁从县学考选京都国子监,中拔贡,后来因病导致双目失明。邻居家有朱国祯《明书》稿本及尚未刊行的《明史》一部,庄廷欲效仿左丘明着史传名,便以千橭银子购得。庄廷得到书稿后,即聘诸江浙一带的名士十几人对全稿增删润色,又对史事加以评论。书成后,题名《明史辑略》。为了彰显才能,庄廷把此书标为自己所着。
有无赖吴之荣者,找出书中悖逆之语,想借此勒索庄家,不成功且遭羞辱。于是进京,摘取书中悖乱之语,以"造写逆书"为题,将庄家及赞助者朱家告发。康熙二年(1663年)5月,刑部审讯定谳,认为庄氏《明史》传闻异词,赞扬故明,粽谤本朝,悖逆之极。将庄、朱两家和参与该书编撰人及其父兄弟子侄15岁以上者七十人处斩。其中凌迟(千刀万剐)处死者十八人,妻妾女孙及子侄15岁以下者流徙为奴者数百人。已经去世的庄廷也未能幸免,他坟前的牌坊被捣毁,棺材被劈烂,尸体被剁成碎块。那个专干勒索与诬陷勾当的吴之荣,获得检举揭发的大功。清廷将庄、朱两家财产分一半赏给他,并因此重新起用,官至右佥都御史。
实际而论,发生如此惨烈之案的起因,只为一个"钱"字─告讦者为钱─富豪以钱贿赂官员─富豪拒绝告讦者─进京告发。令人掩卷而思的是,这样卑鄙的事情,却是在"国家利益"的大旗下进行的。吴之荣告发时称那是"逆书".何为逆书?说白了就是政治不正确之书。对告讦风气的危害,乾隆时期的曹一士说"述怀咏史,不过词人之习态,不可以为援古刺今",并请"嗣后凡有举首文字者,苟无的确踪迹,以所告之罪依律反坐,以为挟仇诬告者戒。"此后,告讦之风才有所收敛。古人云,乱自上做,清朝之谓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