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文物是清王朝复古潮流的突出表现

时间:2014-02-17 11:25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弘历(1711-1799年),是清代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以及最长寿的皇帝,他当了60年皇帝和3年太上皇,活了89岁。他是一位雄才大略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多次用兵统一疆土,对于清朝统治全盛局面的形成,对于中国疆域版图的最后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熙、雍正时期是盛世的上升阶段,而乾隆时期则是盛世的高峰和终结。乾隆帝又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汉文化传统素养的帝王,重视文化事业,毕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这种收藏又与他对文物的鉴赏、整理、弘传及自己的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显现了他的儒雅的生活情趣。


  清人有一种明显的向传统复归的心理态势,这种心理与当时整个时代环境相汇合,造成了清王朝持久而深入的一股复古潮流。在这种以古雅为美的审美风潮中,对古代文物的收集和珍藏可算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收藏热中的宫廷与社会

 


  对于源远流长的皇室收藏,它不仅是“宜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也不只是供皇帝个人赏玩的珍稀艺术品,更重要的是这些藏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政治与文化的象征意义。


  中国历代宫廷都有收藏文物的传统,清代此风尤盛,特别是乾隆时期,闳富的宫廷收藏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后来随着国势日衰,外患频仍,宫廷收藏也屡遭厄运,大量珍贵文物被劫掠、毁损或流散,但仍留存下相当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中华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与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考察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盛况时,应该注意到清代前期、中期文化建设与学术发展的一些特征。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来之学新。”这种“大”与“精”的结合,就使清代文化艺术发展具有了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总结性,即集传统之大成的潮流。所谓“集大成”,从本质上讲是对传统的全面整理和总结。如在学术文化方面,有《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的编修;在美术方面,如《营造法式》集历代建筑之大成,苑囿离宫集公私、南北园林之大成,景德镇官窑集历代制瓷之大成,造办处诸作集历代特种工艺之大成等。


  还应看到,这种总结又与清代文化的复古潮流相联系。清政府高度认同汉民族的封建文化,一切“仿古制行之”.汉族文人以选择古学而维护民族的自尊,维护既有文化底色。同时出于对明政权覆亡的反思,许多人认为祸根就在于明末对于传统文化的反叛。鉴于此,清人有一种明显的向传统复归的心理态势,这种心理与当时整个时代环境相汇合,造成了清王朝持久而深入的一股复古潮流。在这种以古雅为美的审美风潮中,对古代文物的收集和珍藏可算是一个突出的表现。《清稗类钞》中有《鉴赏类》,收录了无数清人好古董的故事。这种好古之风,更充分体现到清代的仿古瓷器中。


  《是一是二图》为故宫藏画。图绘乾隆皇帝身着汉人服饰,正在坐榻上观赏皇家收藏的各种器物。其身后点缀室内环境的山水画屏风上,悬挂一幅与榻上所坐乾隆皇帝容颜一样的画像。上有乾隆皇帝御题:“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长春书屋偶笔。”


  图中乾隆皇帝的画像具有肖像画特点,40余岁,其面部刻画细致传神,表现出他睿智而自信的神态。书房中有一组古物,左上角的古铜器为“新莽嘉量”,为王莽在创立新朝时所颁的度量衡标准。其形制乃是据《考工记》的文字叙述推衍想象而成。这是王莽当时在文化上复古企图的体现。高置方几之上的是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侍童手执明永乐青花缠枝文藏草瓶,圆桌上置有明永乐青花双耳扁瓶及明宣德青花凤穿花纹罐等。这些古物至今仍珍藏着。通过这幅图画,可见乾隆皇帝对古物的痴迷,也可见那个朝代,互动于宫廷与民间的复古之风。


 

“三希堂”与“四美具”:收藏的巅峰

 


  故宫文物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承袭前朝皇室的收藏。清军入关进驻北京,也接收了明皇室的文物收藏,包括各种三代铜器、瓷器、书画、玉石器、典籍等,并且通过努力搜求,征集了一批珍品。以书画为例,例如晋王珣《伯远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着名书画,都曾载在《宣和书谱》、《宣和画谱》或《石渠宝笈》中,现仍藏在北京故宫。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人摹本)、唐孙过庭《书谱》、唐怀素《自叙帖》等着名法书,曾入存宋元宫廷,现藏于台北故宫。


  二是清宫制作。为了满足皇帝对宫廷日用器皿及各种工艺品的需要,从康熙初年起,清宫内府就创立了造办处。康乾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盛世,尤其是乾隆皇帝对各类艺术的酷爱,推动了当时工艺的发展,工艺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奇制品层出不穷。遗留至今的很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玉器、珐琅器、钟表、文玩等,都是当年造办处制造的。造办处的档案保存至今,故宫所藏清代工艺美术品,有许多仍可以在档册中找到作者是何人,是某年月日开始设计画样、做模型,某日完成,以及陈设地点等。


  三是新的收藏与征集。除承袭前朝文物、制作新的美术工艺品外,清朝统治者还多方搜求,不断充实新的收藏。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贡物。朝贡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体现中央和地方、中心与属国之间关系的等级制度。清宫收藏有大量贡物,故宫至今仍集中着一批。从现有史料来看,清朝特别是作为进贡顶峰时期的乾隆朝,臣工的进贡早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进贡,内外官员都可以进贡,贡品不再限于茶果、吃食等方物,而是种类繁多,如金银、玉器、古玩、字画、瓷器、铜器、绸缎织物、皮张、洋货等等。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贡书画、文玩较为讨喜。乾隆皇帝在《石渠宝笈续编·序文》上说:“自乙丑至今癸丑,凡四十八年之间,每遇慈宫大庆、朝廷盛典,臣工所献古今书画之类及几暇涉笔者又不知其凡几。”


  查抄没收物品也是宫廷收藏的一个来源。清代特别是乾隆时期,许多犯案的官员被查抄,财产被没收入官。入官之物分为解京物与留变物两类,解京物也分为两类,金银、玉玩、书画、铜瓷及其他特别贵重之物大部分解内府,其余值钱的,含新旧但不一定珍贵之物,都可解崇文门变卖。整个乾隆六十年间因案被抄家的不下200人,其中不乏总督、巡抚、藩臬二司等地方大员在内,大半都是贪赃所致。他们的珍玩都成了内府的收藏。


  访书与刻书、抄书。清宫藏书是以明代皇室遗存为基础,经过数百年的访求、编刻、缮写,收藏了大量的珍贵图籍,超越以前各代。清朝统治者以“稽古右文”自命,对图书典籍非常重视。从顺治初年为纂修《明史》即下令搜采明朝史志,康熙、乾隆二帝又广搜博采天下遗书。为纂修《四库全书》,乾隆帝数次下诏求书,并采取奖励政策,凡进献百种至百种以上者,分别赏给内府初印本《佩文韵府》等书一部;或于精醇之本,高宗亲为评咏题识简端,优先发还;或将藏书家姓名载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末等,后来共采访得书13781种。清宫藏书是以明代皇宫秘籍为基础,又经过历年的搜求,加上清宫编纂刊刻、抄写的各类图籍,其收藏之富,超越以前各代。清前期,清内府主持编纂、刊刻和抄写了许多大部头的图书。这些图书不仅在中国图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成为清宫藏书的重要来源。清内府在编刊图籍的同时,由于康乾二帝崇尚书法,内府抄写书籍亦极为盛行,其抄写之精、装帧之美、数量之大,均可与内府刊本书相媲美。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最为有名,同时产生的《四库全书荟要》和《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也颇有影响。这些内府刊本与抄本,都成为尔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塞外反清风雷动
  • 慈禧御瓷:清王朝泣血仅存的一点皇家颜面
  • 满清王朝第一位继承人如何丢命的?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