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八年贵州设"宝黔局"

时间:2014-03-02 08:24来源:贵阳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这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一天,几个笨重的大木箱漂洋过海来到广州,箱里装着的是一种颇有些神秘的新机器。跟以往从海外运来的机器不同,这机器是专门用来造钱--银元的。主持引进这种机器的是张之洞,当时他正在两广总督任上。


  随着列强侵入,外国银元越来越多进入中国各地,大批的白银被套走。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之洞上书朝廷,请求自铸银元,以为抵制。获准后,张之洞遂在广州设立造币厂,引进机器,于次年正式生产出了“大清帝国”的机制银元,命名为“光绪元宝”.


  机制银元的面世,引来各省竞相效仿,一时广为流通。张之洞此举,改变了积习千年的银两制,影响深远。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也就是在国产机制银元出来的十年后,贵阳等地也逐渐流通起了这种“机制银元”.不过,直到民国时期,贵州才开始有了本省自己铸造的银元。


  说到贵州铸造钱币的事,话题得拉回到雍正八年(1730年)。


  在这一年,清廷给贵州设了一个新的机构--“宝黔局”.


  清王朝建立后,为了适应政治和经济的需要,除了在京城设有专门的造币机构(相当于中央造币厂)外,在各地也设立了一些造币机构,铸造发行铜钱,同时禁止使用并收回南明王朝等时代的各类钱币。


  在贵州的这个“宝黔局”,就专门负责在贵州铸造和发行铜钱,同时还负责回收南明王朝的各类钱币,吴三桂时期的“利用通宝”,大西军发行的“大顺通宝”等,统统地扔进炉子里化掉。


  估计是考虑到铜、铅等原材料采掘和运输的方便,最初,这个“局”设在毕节,铸钱的炉子(“官炉”)自然也建在毕节,乾隆时期这“局”才迁到省城贵阳。贵阳城有了宝黔局后,建起了“官炉”(就在今天的雪涯路附近,时称“钱局巷”),使用云南来的滇铜,开始铸造铜钱。在贵阳城铸造的这些圆形方孔的铜钱,上面特别铸有“宝”、“黔”二字,人们常称其为“雍正通宝”.


  但这并不是贵州首次铸造钱币,早在明弘治年间,贵州就已经铸造过好几批钱币。这得追叙到明弘治三年(1490年),某日,登基不久的明孝宗朱佑樘把大臣们招来,开了一个“碰头会”,议题就是关于准许贵州、云南、湖广、福建诸省铸钱的问题。这几个省在大明王朝的版图上都尚属于边远地区,朝廷拟开放这些省自己铸钱,把这些地区经济活动纳入了中央王朝的视野,这无疑是一个大的进步,很利于这些省份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会各位对此自然也无异议。


  按说,一致通过了就发文件吧,可没料到这文件竟然拖了13年--拖到了弘治十六年(1503年),朝廷才正式行文通知这些省:你们那里可以铸钱了,就铸“弘治通宝”吧--此时,距贵州建省都已经过去了整整90年。


  真是“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啊!


  贵州铸钱自明代始,但贵州的钱币流通则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宋元时期。只不过那时在市场上最主要充当交易媒介的,还是多为朱砂、丝绸、绣品、食盐等,甚至包括了茴香--扛着大麻袋厨房里的作料满大街转悠,累不累啊?这在今天看来很有些搞笑。


  到北宋景佑年间(1034-1038年),官方从江苏、广西等地调运了30余万枚铜钱入贵州,贵州民间这才开始比较多地使用铜钱。当时的贵阳城自然是使用这种钱币最多的地方。


  在开铸“弘治通宝”后,明朝时期贵州还相继铸造过“万历通宝”、“崇祯通宝”等。其中的“崇祯通宝”上还特别铸有“贵”字。这种钱币形制多样,数量大,流通也最为广泛。


  明末,南明小朝廷频迭,各路枭雄竞起,贵州也随着城头“大王旗”的变换,陆续铸造了“弘光通宝”、“隆武通宝”、“永历通宝”等;孙可望进入云贵后,又铸造了“大顺通宝”、“兴朝通宝”;自然,那个吴三桂也不甘人后,铸了“利用通宝”和“昭武通宝”;其孙吴世璠贵阳“登基”,改年号“洪化”,也十分积极地铸造了“洪化通宝”.这种种“通宝”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时期贵州、贵阳时局的动荡和经济的混乱。


  清代,从顺治到康熙,贵州使用的钱币基本上由外地调入,直到设立了“宝黔局”.只是这宝黔局的造币也时断时续,如道光四年(1824年)就因故停铸,且一停就差不多停了20年。


  这以后的150余年里,除了同治皇帝时期的贵州没有新铸造钱币外,乾隆至光绪年间,都铸造有当时年号的各种“通宝”.咸丰和光绪年间,还造了面值较大的“咸丰重宝”、“光绪重宝”(一个可当五个、十个用)。


  嘉庆之前贵州“宝黔局”铸造的铜钱质量较好,也就是成色好,分量足。不料因此“遭来横祸”,被后来的人拿去融化重铸(掺杂使假),正品流传下来的反而较少,成为钱币收藏界的追求。


  清代银与铜钱同时都在市面上流通,光绪十四年(1888年),贵阳还铸造过银锭。这种银锭上铸有“宝黔”二字,被称作“贵州银饼”.机制银元流通后,市面上使用铜钱、银锭的情况逐渐衰微。最早铸造贵州本省银元的是周西成,时间约在1924年,时称“周大洋”.其后主政贵州的各路土豪,也都十分积极踊跃地铸造银元,还印发纸币(有的纸币短命到只上市了7天)--这是个只赚不赔般的买卖,自然谁也不肯有半点落后,只是苦了贵州的老百姓。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