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人称“四爷”.“四爷”45岁登基,一生勤于政事,有“以勤先天下”之称,在位时间虽然只有13年,但后人收集他朱批过的折子达360卷之多,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
在穿越剧中走红的“四爷”雍正,最近又在微博上火了一把。幸运的是,这次他终于脱去了“篡位”“苛政”的刻板印象,化身为当之无愧的Cosplay先驱。这一切,都源于新浪微博认证的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故宫淘宝”对《雍正行乐图》的大胆创作。
这组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动图共9张,取材自故宫博物院典藏的《雍正行乐图》,工作人员通过数字技术,让古画中静态的雍正“活”了过来,图片中的“四爷”或端坐于松下抚琴,或一身武士打扮斗虎,或淡定于江边垂钓,其中一幅濯足图还配有诙谐的文字:“朕……脚痒……”
这组行乐图的大热,也撩开了雍正审美情趣的神秘面纱。史书上的他,是个一年只在生日那天才给自己放假,每天工作至深夜的超级工作狂,而他对艺术品的鉴赏却是出了名的挑剔苛刻,在他执政的13年中,留下了无数工艺精湛、格调高雅的艺术品,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遥不可及的田园梦
关于雍正的一生,有许多野史和传闻,由于其对待政敌手段强硬,再加上小说、戏剧的演绎,导致众人心中的雍正冷酷、凶残、没有人情味。而现实中的“四爷”却很有生活情趣,他审美品位极高,对各种工艺品都有极大的兴致,作为皇帝的他,虽日理万机,却从不吝啬对工艺品品头论足。
近日走红于网络的是一套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行乐图》册页,这套册页共14页(一说13页),为绢本工笔重设色,尺幅不大,纵34.9厘米,横31厘米。与其他帝王行乐图的大队人马前呼后拥不同,雍正行乐图每页都只有一个人物---他自己。
而更令史学家费解的是,雍正在画中的奇特装束。行乐图中的他,穿着汉族衣冠、和尚袈裟、道士道袍或少数民族服饰,最“非主流”的一幅还属他身着欧洲贵族绅士的洋装,头戴金色卷曲的假发,完全是个“假洋鬼子”的模样。
了解历史背景就可知道“四爷”的Cosplay有多大胆出格。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为巩固统治,顺治帝颁布了极为强硬、严厉的命令,要求汉族人改换服饰与发式,甚至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说。时隔不到百年,满族皇帝自己却在画中穿起汉服,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四爷,你这是要闹哪样?
据文献和档案记载,命宫廷画家绘制画像是雍正的一大爱好。他的行乐图数量众多,大多寄情于山水,营造出宁静、恬淡的氛围,和其编选的《悦心集》诗文内容、意境完全一致。在这本“四爷”钦选的小册子里,收录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王维的《山中与裴迪书》,白居易的《池上篇》《冷泉亭记》,刘禹锡的《陋室铭》,苏轼的《述怀》等等。单就其取舍标准就可判断,年轻时的雍正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对归园田居的乡野生活十分向往。
可身为帝王的他如何实现田园梦?行乐图成了雍正寻求心理补偿的最佳阵地。他抄苏轼的《江郊》“意钓忘鱼,乐此竿线,优哉游哉”,行乐图中,就有他孤舟蓑笠独钓江雪的场面;抄周邦彦的《喜迁莺》,行乐图里就有“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的羽扇轻摇。至于图中雍正扮演的人物,能够分辨出来的有汉代性格诙谐的文人东方朔、宋代着名的文学家苏轼、西域来中土面壁修行的高僧达摩、南北朝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等。
雍正皇帝的审美观
无疑,雍正的画像与其审美情趣密不可分。史书记载,雍正对艺术有很高的感知力和鉴赏力,他曾直接干预工艺品的设计和生产,并留下了大量指点设计制作的谕旨。在这些谕旨中,“四爷”不仅对工艺品的款式、纹样、颜色、做工一一指点,还自有一套评判标准,褒雅贬俗,务求尽善尽美。
据《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记载,雍正特别有兴趣、着意指点和参与设计的陈设及文玩种类包括瓷器、漆器、木器、绘画等。皇宫造办处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下简称《清档》)极为详尽地记录了皇上的谕旨和管理人员奏报活计制作的全过程,可从中窥见雍正的兴趣爱好、审美标准和鉴赏水平。
如一方黑白玛瑙盒西山石砚曾得到雍正的褒奖,他点评此砚“做法文雅,甚好!”并嘱咐“照此样再做一方,略放大些。”秀气也是雍正遵从的审美标准,他曾要求将一件商金银蟠螭圆鼎的紫檀木座“肚子去了,往秀气里收拾。”还要求“照怡亲王进的活腿四方香几做二件,或漆的或木的,做秀气着。”
在雍正眼里,凡是达到“文雅”“素静(今作素净)”“秀气”“精细”的器物方能赢得“甚好”的评语,得以“持进御用”;反之,则是“蠢了”“甚俗”,要求改做;对不可改做的工艺品,还会连连感叹“可惜材料”,并束之高阁。
雍正最为反感的是流于俗套的平庸之作。雍正六年(1728年)10月,玻璃厂曾呈进各色玻璃鼻烟壶100个,随后,郎中海望拿出41个并传达了谕旨:“此鼻烟壶款式甚俗,不好!可惜材料!尔持出放在无用处。”经过雍正的审视,入得了他眼的鼻烟壶的比例不足六成,余者皆“不堪入目”,又囿于材料的局限,不能改做,只好“放在无用处”.
雍正喜欢自然、含蓄的美。有研究发现,雍正年间造了许多柄如意,但金质或黄铜镀金的只有区区几柄,其余则多为木、玉、月白玻璃、象牙等天然材料,雍正显然更偏爱天然材质与花纹,不喜工艺复杂、纹饰繁缛之作。而据《清档》记载,得到雍正明谕“款式好”“留样”的正是一柄木质如意。虽然我们今天难以确定这柄如意是否存世,但《雍正行乐图》中有雍正手持天然木如意的形象,或许已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是谁画的行乐图?
那么,帮助“四爷”实现人生梦想的行乐图创作者所为何人呢?和明代一样,清代没有图画院的设置,只在内务府造办处设置画院处和如意馆,负责组织画家为宫廷服务。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