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历史真相》:日本用读音关联窃取钓鱼岛

时间:2014-08-19 08:30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根据《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最新研究成果,复旦大学教授韩结根撰写的《钓鱼岛历史真相》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和海豚出版社联合推出,书中大量琉球汉文文献充分证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将译成英法德日语海外发行

 


    日本于1879年吞并琉球后又欲窃占钓鱼岛。为推动我国学界深入研究琉球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与日本学者合作,2013年编纂完成36册大型文献丛书《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韩结根是这一丛书的编委和责任编辑。在两年多编辑和整理琉球王国汉文文献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有关钓鱼岛问题的线索。


    “既然机缘巧合让我接触到这些历史材料,就不该保持沉默,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学者有责任把事实真相说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韩结根说。《钓鱼岛历史真相》一书是他在琉球王国汉文文献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通俗读物,全书共15万字,并配有新华社记者在钓鱼岛海域实地拍摄的精美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即将译成英、法、德、日四种语言在海外发行。


    研究显示,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成为中国藩属国以后,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王国被日本占领吞并改名冲绳县以前的500多年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所在海域,不仅是中国奉命到琉球举行册封大典的使臣前往琉球王国必经之路,也是琉球王国使臣赴京进贡往返的航海要道。


    “根据常理,钓鱼岛在交通方面有着如此重要地位,如果属于琉球王国领土,琉球人在记载自己国家历史地理的版图中应该有所反映,但事实并非如此。”韩结根说,“我检阅了现今存世的琉球王国所有汉文文献,发现设有专门章节全面记录和讲述琉球疆界和岛屿的文献有三部,其中都无钓鱼岛。”


    根据琉球文献,其西南端领土止于古(姑)米山,这与中国历代琉球册封史的出使记录及其他文献中关于中琉领土分界的记述,是完全一致的。


    “中琉两国历史文献中这种若合符契的文字记叙,说明在明清时期,两国政府在领土划界方面有着非常明确的共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权在两国之间毫无争议。”韩结根说,“尤其是琉球王国诸多文献均提到其西南端领土止于姑米山,这种根深蒂固的国境线意识,更是生动有力地证明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乃不争的历史事实。”


    在《钓鱼岛历史真相》一书中,韩结根还列举了中国兵政文献、台湾地区方志文献、中国历届册封史的“使琉球录”、中外历史上所绘地图等有关钓鱼岛的翔实史料,从多种角度充分证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根本不是什么“无主土地”,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领土。


 

 

解密:日本用读音关联窃取钓鱼岛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钓鱼岛历史真相》一书中,韩结根揭露日本政府用读音有关联的岛名来指称中国的钓鱼岛、黄尾屿与赤尾屿,企图用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之法窃取钓鱼岛的伎俩。


    日本政府把冲绳渔民中流传着“Yukun·Kubashima”(友昆姑巴甚麻)的岛名和八重山的遗老们称呼“Yigun·Kubashima”(依棍姑巴甚麻)为“尖阁列岛”,作为日本拥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的论据。他们认为,Yukun(友昆)即是钓鱼岛,Kubashima(姑巴甚麻)是黄尾屿,“而赤尾屿因距久米岛近,故又叫久米赤岛”.


    “在阅读琉球文献《指南广义》时我产生了怀疑,‘姑巴甚麻’是与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并列出现的岛名,而且出现在同一页上,‘姑巴甚麻’怎么可能就是黄尾屿?”韩结根说。


    通过全面梳理琉中两国历史文献,并根据琉球学者对这些岛屿名称的考释,韩结根发现:日本政府所提到的这三座岛屿,并不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而是指琉球王国时期西马齿山的附属岛屿鱼钓岛、久场岛、赤岛。它们距离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约有1550-1560里水程(非直线距离),距黄尾屿为1310-1320里,距离赤尾屿也有710-720里。


    “这些岛屿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日本利用中日语言词序差异、利用琉球语中‘姑巴(kuba)’声音形象指称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偷换概念,张冠李戴,用这些岛名指称中国的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就是企图用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之法,以实现其窃取中国固有领土的野心和目的。”韩结根说。


    在《钓鱼岛历史真相》一书中,韩结根还针对日本政府所谓拥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土主权的其他“证据”进行了驳斥和廓清。


 

 

历史上含有钓鱼岛的地图

 


    在《钓鱼岛历史真相》一书中,复旦大学教授韩结根根据该校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韩昭庆提供的材料,罗列了1752年至1877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外所绘含有钓鱼岛的地图,这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的重要证据。


    一、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地图室、1752年由法国人绘制的中国地图(图名及作者不详),是目前所见外国人所绘地图中最早介绍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历史文献。图中将日本和朝鲜半岛分别用绿色和红色标注,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绘成与中国大陆相同的颜色--黄色。岛屿名称按照闽南方言、用拉丁字母记音,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表明其主权归属为中国。


    二、1755年,由法国地理学家和制图学家德安维尔(d'Anvill)绘制的《亚洲第二图:中国、部分印度及鞑靼、巽他群岛、马六甲、菲律宾及日本诸岛》地图正式出版。地图右上方有“为中国而作”字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标名称与1752年法国佚名氏所绘图中名称相同,着色与中国大陆颜色相同,显示其主权属于中国。


    三、1767年,法国传教士将友仁(Michel Benoist)奉乾隆皇帝之命绘制的《坤舆全图》以木刻印行,图中标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根据闽南方言、用汉字记音,将钓鱼岛记作“好鱼须”,黄尾屿记作“欢未须”,赤尾屿记作“车未须”.《坤舆全图》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国家地图,表明当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已正式列入中国领土版图。


    四、1774年,由英国人萨母尔顿(Samuel Dunn)绘制的《中国分省图以及日本岛屿》地图在伦敦出版。该地图中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名称,也是根据中国闽南方言、用拉丁字母记音,显示其所属关系为中国。


    五、1785年,日本仙台人林子平着《三国通览图说》,其中有“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这是日本史籍中留存下来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领土的重要历史文献。该图彩色绘制,图中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列在三十六岛之外,并与中国大陆着色完全相同,明确显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不属琉球王国,而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六、1795年,由J.Russell所绘的《中国及其藩属国》地图出版。该图虽然没有着色,但在台湾东部海域根据闽南方言、用拉丁字母标出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名称,表明这些岛屿均为中国的海山岛屿,主权归属中国。


    七、1796年,由欧洲人“根据最权威的资料”绘制的《中国分省图》正式出版,绘制者在台湾东部海域根据闽南方言、用拉丁字母标出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名称,显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属于中国。


    八、1811年,由英国着名制图员John Cary绘制的《中国新地图》在英国出版。该图用黄色标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着色与台湾和福建一样,且根据闽南方言、用拉丁字母标识岛屿名称。而其东面的姑米山则标为绿色,根据琉球语发音记岛屿名称,以显示与西边岛屿的归属关系不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一目了然。


    九、1830年,由德国人绘制的“澳大拉西亚”图在奥格斯堡出版。由于该图比例尺很小,只用L.Ponkia代表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Ponkia是闽南方言中“彭佳屿”的拉丁字母记音,亦显示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属为中国。


    十、1842年,由欧洲人“根据最新的测绘和其他权威资料”绘制的《中国及毗邻国家》地图正式出版。图中中国用黄色标示,其他国家则用红色标示。台湾以东海域系列海山岛屿根据闽南方言、用拉丁字母标注,表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属于中国。


    十一、1863年,中国清王朝绘制的《大清一统舆图》(又称《皇朝中外一统舆图》)刊行,这是中国人编绘的第一部带有经纬网的地图册。在该图中,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用标准汉语标名,与姑米山标名所用语言不同,明确显示其所属国度判然有别,即赤尾屿以西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中国领土,姑米山为琉球领土。


    十二、1859年美国出版的《柯顿的中国》、1877年英国海军编制的《中国东海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等,均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列入中国版图。


 

 

诗歌里的钓鱼岛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我国古代许多诗人都曾用诗歌吟诵过这些散落在东海的祖国宝岛。曼妙的诗歌不仅言惊言喜、咏叹旅情,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


    在《钓鱼岛历史真相》一书中,韩结根详细解析了明清两代诗人诗歌里的钓鱼岛。


    据韩结根考证,最早关涉钓鱼岛的诗歌是新安(徽州)商人郑舜功所作的《万里长歌》。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为对付倭寇,郑舜功以“国客”身份奉使宣谕日本。他在九州岛住了三年,回国后写成《日本一鉴》。《万里长歌》即载于第三部《桴海图经》中。其中有诗句曰:“或自梅花东山麓,鸡笼上开钓鱼目”.


    郑舜功在注释中说:“自梅花渡澎湖,之小东,至琉球,到日本”,“钓鱼屿,小东小屿也”.小东即台湾岛。这首诗的注文明确表明,钓鱼屿为台湾的附属小岛。


    不过,郑舜功这首诗全篇不是专门为钓鱼岛而作。最早专门用诗歌歌唱钓鱼岛的当属嘉靖四十年(1561年)册封正使郭汝霖。这年闰五月,郭汝霖一行乘坐“封舟”向琉球王国进发。大海中奇妙景色和宏伟壮阔境界,使这位年过五十、第一次乘船漂洋过海的中国册封使臣诗兴大发。


    航行到钓鱼岛海域,郭汝霖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钓屿》:“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黄鼙浮浪远,钓屿芜波明。蜃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倚樯时浩啸,奇览慰平生”.他在诗中生动地描写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的景象。两天后,封舟航经赤尾屿时,郭汝霖又写了一首五言律诗《赤屿》,记载了在海上遇危而安的奇异经历。


    时隔十八年之后,中国册封使萧崇业在奉使册封琉球时所作的诗歌中,也有关于钓鱼岛等中国海上岛屿的咏唱,他在《见山谣》一诗中写道:“平嘉岭已逾,鸡笼屿安在?花瓶隐不浮,钓鱼沉翠黛”.在诗人笔下,钓鱼岛、平嘉山、鸡笼屿、花瓶屿这些海山岛屿,与武夷山等八闽之山勾连,它们都是福建全境那些“巉岩不可攀”的山峰之一,是八闽山脉在海中的延伸。


    清代较早歌唱钓鱼岛的诗人是周煌。他在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作为册封副使在前往琉球途中,作了一首《望钓鱼台》,“一发青山认钓丝,投竿终古拂珊枝。试看今日舟人喜,不是临渊起羡时”.诗中描写了人们在海上望见钓鱼岛的喜悦心情。周煌此行还作了七言律诗《海上即事四首》,其中第三首也是在钓鱼岛海域所作。


    此次册封使团随行人员王文治在其所作诗歌《渡海吟》中,也有关于钓鱼岛与黑水沟的描述。他在诗中清楚地指出,黑水沟是中国与琉球王国的“分疆”,是天然的海界,阐明了位于黑水沟西南面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


    清代在钓鱼岛海域作诗最多的诗人当数嘉庆年间册封正使赵文楷。嘉庆五年(1800年)赵文楷率领使团赴琉球举行册封大典,他此行作诗五十首,其中《过钓鱼台》、《渡海放行歌》、《十一日见姑米山》等诗都是在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所作,不仅表现了使团一行在海上所经历的风浪之险,也留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日本暗杀斯大林行动因何失败?
  • 日本为何出钱培养清朝留学生
  • 二战德国投降后日本曾想顽抗
  • 日本二战中曾计划造原子弹
  • 1950年日本间谍曾策划炮击天安门城楼
  • 日本“军事化”管垃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