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些举贤荐能的大师们

时间:2015-03-24 08:01来源:大西北网-人民政协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民国时期,是中国学术界能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提并论的黄金时代,尽管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很多,但这与那些大师们的举贤荐能也是有关系的。


    国学大师钱穆,18岁的时候,开始辗转各个乡村学校教书,并利用工余时间潜心研究学术,顾颉刚读了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一书后,对于钱穆的才华特别欣赏,当得知钱穆只是一所乡村学校的老师,便深感惋惜,他对钱穆说:“君似不宜长在中学中教国文,宜去大学中教历史。”钱穆没有大学学历,高中尚未毕业,但顾颉刚仍极力推荐他,多次向燕京大学力荐钱穆,按照当时燕大的有关规定,钱穆的条件是无法到燕大任教的,但因为有了顾颉刚这位大学者的力荐,燕大便破格吸纳了钱穆,从而使钱穆离开乡村学校,成为燕京大学一名国文系讲师。


    钱穆的才华很快就在燕大展露出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欢迎,但燕大是一所教会大学,有着与东方不同的管理体制和理念,钱穆感觉很不适应,便在一年后辞职回到了南方。见此情形,顾颉刚教授再次鼎力相荐,1931年3月18日,他给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先生写了一封信,极力推荐钱穆到北大任教,言辞真挚恳切:“我想他如到北大,则我即可不来,因我所能教之功课他无不能教也,且他为学比我笃实,我们虽方向有些不同,但我尊重他,希望他常对我补偏救弊。故北大如请他,则较请我为好,以我有流弊,而他无流弊也。他所作《诸子系年》已完稿,洋洋三十万言,实近年一大着作,过数日当请他奉览。”尽管钱穆当时还没什么名气,但因为有了顾颉刚的鼎力推荐,胡适便欣然同意,于是钱穆得以进入北京大学执教。


    季羡林先生是经过陈寅恪的推荐进入北大当教授的,1945年,季羡林结束了长达10年的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听说陈寅恪正在伦敦治病,便写信问候并向他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陈寅恪收到信后,便回了一封长信鼓励季羡林,而且把他推荐给了北大校长胡适。当时的季羡林,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名气,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毛头小伙子,如果没有陈寅恪的推荐,他是很难有机会到北大任教的,但因为有了陈寅恪的推荐,便一帆风顺地进入到北大当了教授。


    季羡林非常感激陈寅恪对自己的提携和帮助,在晚年,他曾深情地回忆说:“如果没有他的影响的话,我不会走上现在走的这一条治学道路,也同样来不了北大。”


    此外历史学家张荫麟也受到过陈寅恪的推荐,陈寅恪欣赏张荫麟的才华,便给主管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傅斯年写信推荐张荫麟,他在信中写道:“若史语所能罗致之,则必为将来最有希望之人才,弟敢书具保证者,盖不同寻常介绍友人之类。”陈寅恪还向北师大史学系主任陈垣推荐过吴其昌,并在信中为吴其昌担保:“吴君学问必能胜任教职,如其不能胜任,则寅恪甘坐滥保之罪。”后来,张荫麟和吴其昌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与陈寅恪当初对他们的推荐是分不开的。


    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汤尔和向蔡元培推荐了陈独秀,陈独秀又向蔡元培推荐了刘师培……这种举荐风气,帮助一个个大师级的人物脱颖而出,终于开创了一个学术盛世。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代中国购物指南
  • 民国时期农历曾被计划废除
  • 民国房产商也打销售广告
  • 一夫一妻制下的民国“姨太太”现象
  • 民国阳历、阴历并行人们要过两个新年
  • 铁路客票对号入座溯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