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沃兴华:1955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行草。
1、“夫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一字有一字之起止,朝揖顾盼。一行有一行之首尾,接上承下之意。此乃古人不传之玄机,宜加察焉。”--《书法三昧》
2、临摹是书家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3、如印印泥--线条两端,力感;如屋漏痕--势感。
4、起笔,行笔,收笔,要走出一个过程,并加以变化,表现人的思想情绪。一幅作品的好坏,其实就在细节之中。
5、没有笔法的字是不入流的,当代人再怎么创新也不能离开笔法。
6、民间书法如何学?关键要注入笔法意识。
7、最影响我学书的三位书法家:颜真卿的厚重,米芾的起伏,以及董其昌的娟秀。
8、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句话不完全对!书法应是点线组合的艺术,或是点线对比的艺术。
9、书法艺术是要去感染人的,而感染人要靠作者的“情绪”,表达“情绪”则要靠“节奏”.
10、当代书法探索作品不应设条条框框,唯一的条框应是阴阳对比。古代书法家是文人,当代书法家是艺术家。写什么不重要,关健是怎么写!
二、张羽翔:1963年生于广西南宁市,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
1、学书法的成名率是最低的,各朝各代也就那么几个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来。
2、当代书法家大多数人像哑巴,没有自己的语言。
3、读帖,首先要学会认招,古代经典作品都不是随便写的,一招一式皆有出处。
4、心静下来了,才能够吸收东西。年龄越大,胆子越小。
5、学书法方法不对,不会起什么作用。按概念来临摹,做不出,赶紧去医院。
6、线方向--解决笔势向题;线长度--解决基本形问题;线位置--解决疏密问题。
7、提按,决定了一根线条的粗细变化。起笔收笔的动作,可窥见一个人懂不懂用笔。
8、斜线--破坏稳定分子。
9、书法家首先要会造字,传统经典法帖,值得我们敬畏。
10、神是学不到的,只能学到形,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亦学不到。人之气质,各各不同!
三、曾翔:1958年生,祖籍湖北随州,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大学特聘教授。
1、珍惜每一次见面机会。
2、当你爱上了书法,你就注定要痛苦一辈子了。
3、得到多,失去也多!一个艺术家太有钱了,他的艺术作品可能成问题。
4、树没有皮就死,人不要脸就活。
5、临帖三要素:稳、准、通。
6、书法创作,主题先行。
7、我们要去创造作品,让别人去收藏。
8、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这句话太有问题了。
9、官们把艺术观给废了;老板们把艺术价值给废了;迎合市场把艺术家给废了。
10、写字搞不好“关系”的人,与人相处也未必搞得好关系!
四、石开:1951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98年迁居北京,为职业篆刻书法家,沧浪书社成员。中国当代印坛顶尖人物。
1、游艺犹如探宝山,百人九九手空还!我以为艺术的真正成功者比中彩票概率还小。
2、天赋是父母给予的先天的不同于他人的特质,非常重要!自然科学类的行业,可以通过努力打开成功之门。唯有艺术不行。
3、艺术是万人在耕耘,只有一两个人去收成收获。可以使一个人暴富,其他多数人没有报酬,甚至一无所有。我是收获的那个人。
4、爱因斯坦说:“在正确的方法下用功”.
5、艺术家必须具备的三个能力--判断力、想象力、自信力。判断力适应,选择。想象力衍生,创造力。自信力独立人格,自以为是,离经叛道。
6、“作品中要有传统核心的东西,还要有传统没有的东西。”--邱振中
7、欣赏有滞后性,创作有前卫性。雅俗共赏容易被外界所接受,但真正留下来的还是有独特风格的,哪怕是当时不被人接受的东西。
8、一个追求艺术的人,首先要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撑。或作出任何出奇的举动,都能受人追捧,否则,一个没有任何作品建树的人,哪怕你脱光去长安街裸奔,那也就让人谈笑两天随后不了了之。
9、我自己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但对当代艺术的评判还是很客观的,好的东西依然可以肯定。
10、我早年的时候,去看望我的老师,老师七十多岁穷困潦倒在病床上,劝我不要学艺术了,否则以后会“饿死在雪地里”.我说福州不下雪的(我是福建人)。我后来到北京,对雪有了很深的感情,因为年轻时在南方没见过雪,更是老师那句“饿死在雪地里”的残酷劝告,使得我很珍惜今天的滋润的生活。
五、丛文俊:1949年生。考古学家,书法家。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1、甲骨文大概有4500个字,今天人们只认识1000多个,罗振玉先生是中国历史上认识甲骨文最多的人。
2、在中国古代,最权威的文字构成学是《六书》,名目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3、人们不断在造新汉字,有些汉字也不断在“死亡”,当代书家如能将“死亡”的字起死回生,便要有古文字学方面的知识积累。
4、书法家首先应是文字学家。《说文解字》汉许慎着,《文字学概要》裘锡圭着,《古文字类编》高鸣着,必读!
5、晋人之书,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
6、草书如果没篆籀气,便不耐看。
7、先写唐楷、二王,再写魏碑,才能带出很好的金石气,刀味。
8、学书法最大的障碍是我们自己。
9、完美是童话,也是陷阱。
10、来中国书法院学习如果不能融会贯通,白来了!
六、陈国斌:1948年生于广西南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全国书法篆刻界作出重要而广泛影响的当代着名书法、篆刻家。
1、艺术的东西不要问别人,要问古人。学古人不用还债,学今人一辈子都还不完债!
2、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未完成状态。
3、学书不能轻信时人,要听从内心的呼唤,用心揣摩古人经典绝作。
4、解开束缚在自己身上的绳索,建立自己的修正系统。
5、现代人的心灵都是受伤的!
6、要从印章中看到“我”自己,而不是“我们”.
7、刻印过早程式化,易生匠气。
8、写好一方印稿等于完成了80%的工作,少于刻1000方印,就别在篆刻界混日子。
9、味道比技法高级!齐白石的印章几乎是不修改的,他的印章在接口处方圆结合,特别有味道。
10、跟我学篆刻是入不了国展的!
七、徐海: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室本科。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王镛工作室研究生毕业,他于书、于画、于印在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和创作的水准上,在同龄者当中都处于拔尖地位。
1、“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王羲之
2、不求己为,但求己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3、临摹是“赚钱”,赚钱越多越好。创作是“花钱”,花钱要有保障,赚钱多才行。
4、功力不等于时间,下了功夫怎么没进步呢?因为你练的是毛病,只是重复毛病而已。
5、熟视无睹,是临帖中常见的毛病。
6、人最痛苦的时候就是与自己的习惯作斗争。
7、学书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一般人入了虎穴就会被老虎吃掉,只有少数人能出来。
8、毛笔拿在手里,要有感受,不能像电焊夹子夹焊条一样--它是活的东西。
9、临摹不能到创作阶段,临一辈子也没用。
10.篆刻到了高级层面,是炼字的层面,刻是简单的!
11.任何一种艺术,在它的发生阶段,是最美的。因为虽然不成熟,但是有很多天然的、自然的东西在里面。
八、刘正成:1946年8月生于四川成都,《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
1、用笔与结字,是书法艺术最本质意义的命题。
2、中锋绞转的审美特征是遒劲(古质)。侧锋提按的审美特征是姿媚(今研)。
3、偷走别人的东西又找不出证据,才是高妙。
4、“风格”不是作者去追求的,而是评论家的事。
5、以书入画从宋元开始。
6、《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都能看到作者的生活气息,当今作者大多是抄录唐诗宋词,很难看到自己的生活气息,这样的作品进入不了审美的更高层次。
7、董其昌改变了中国书法作品的墨法,王铎改变了中国书法作品的章法。
8、问:何为艺术?答:生活就是艺术。问:何为书法艺术?答:与生活相联系的作品。
9、由本人担任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目前已出版66卷,还有4卷即将付梓出版,历时20余年,网上可以购买。
10、“能耐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左宗棠)
九、梅墨生:1960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2001年起在中国画研究院从事专业创作、研究。
1、当代书画作品展无关乎人们心灵,仅是为办一个展览而已,因此不值得我去关注。
2、现代人都在忙,在名利场中奔走,真正能静得下心来的又有几人?
3、在中国文化里,愈修为,愈沉静,艺术从来没有离开过人。
4、评价别人作品,说好,我难受,说不好,你难受,干脆不说话好了。
5、如果你很在意世俗人的评价,那你还是缺少自信。
6、一万个低俗的人说你好,不如一个高人说你好。
7、搞艺术的人要慎交,慎学,不是什么补品都适合你。
8、临帖如交友,要慎之。
9、所有雕琢的东西,都是形而下的东西。
10、越简单,越高级!
十、徐正濂:1953年生于上海,职业书法篆刻家。研习书法篆刻四十余年。
1、艺术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见仁见智。
2、篆刻最重要的是“线条”,线条的形态决定印章的气质,线条的起始与结尾十分重要。
3、画可临,字可临,印不可临!--齐白石语。
4、下刀要肯定!治印贵在痛快淋漓。
5、黄牧甫治印--平正中营造奇险。齐白石治印--奇险中营造平正。
6、问:治印如何营造意趣?答:挪动局部,变通篆法,线条粗细变化,刀法表现章法,利用外框匠心修饰等等。
7、有印眼,才活。没印眼,便死。
8、非份之想,常能出人意表。
9、才大方能胆大!作品与作者的才情、禀赋、性情有很大关系。
10、一方好印的标准:似曾相识,无可言状!
十一、于明泉:1963年生于山东乐陵,现为山东政法学院哲学教研室副教授。
1、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应该分为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一是俗艳,二是含蓄,三是矫情,四是病态。
2、做半个文人,修一颗文心。
3、艺术家的目的不是创造美,而是客观的表现“我”.
4、眼睛取象,心灵会意!征服人的眼睛容易,征服人的心灵难!李叔同的字直指人心,征服你的心灵。
5、赏析墓志,要透过刀锋看笔锋。
6、碑学的金石气,雄浑,古拙,虚穆,是帖学无法有的。
7、书法审美问题:a、抽象。b、审美主体宽泛。c、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8、学书要注重写意,功夫是永远练不完的,没有了想象力便没有了创造力。
9、文人,永远只是小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10、我是歪门邪道进来的,恐怕也要歪门邪道出去!
十二、陈忠康:1968年生于浙江永嘉。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工书法、篆刻。书法取法二王,用笔精熟,法度森严,是典型的学院派代表人物之一。
1、学王羲之的字太困难了,晋以后的人都在学,但没几个能懂王羲之的。
2、不读《世说新语》,难入晋人书法堂奥。
3、真正的大艺术家往往是和他所处的时代对着干的。
4、不多读书,学书法是没有希望的。
5、作字要熟外生。
6、学古,脉络要先搞清楚。
7、临帖不要整篇临,挑最有感觉的字和矛盾对立的字来临。
8、最聪明的人,还得用最笨的办法。
9、只有情趣没有笔墨技巧,作品便不可观。
10、学书法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从基础开始!
十三、陈海良:1968年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艺术研究院首位书法创作专业博士生。
1、为人要直,为文要屈,真正的艺术家是有骨气的。
2、大师是改变审美图式的人。
3、临二王信札,解决笔法问题。临圣教序,解决结构问题。临怀素作品,解决线条问题。临王铎作品,解决变幻问题。
4、大部分人临二王的作品,不知魏晋人用纸,(不宜用羊毫笔和生宣纸)。
5、无笔处求墨,无墨处求笔。
6、对活着的人不要评论,只说好,不要说他的坏。
7、不要跟风,跟风的代价太大了,永远没有“自己”.
8、这个时代能出一个沃兴华、王镛、石开,已很不错了。
9、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到去卖字,只要你功夫下够了,它会给你回报的。
10、我在创作室常常狗叫写到鸡叫!来自黑蓝文学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