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崇文尚武,冰雪运动在古代就很盛行。早在隋唐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就掌握了冰雪运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曾经发明了一种滑冰的竹马,人踏在竹马上,手执曲棍,在冰面上滑行。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滑冰的方式之一。
据《隋书》记载,大兴安岭“射猎为务,食肉衣皮”的室韦人,就因为“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可见,距今1400多年前,室韦人就已经掌握了相当于现在雪橇的滑雪技巧。
宋以后,古代中国的冰上运动更为兴盛。元代人的骑木,即是滑雪、滑冰。当时,人们还将之用在交通运输方面。
文献记载,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举行了盛大的冰上运动会,第一个项目是冰球,然后又进行花样滑冰表演。当时,冠军获赏银二十两,亚军十两,这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
《满洲老档秘录》对这次冰上运动会作了详尽记载:清天命十年(1625年)正月初二,太祖努尔哈赤在浑河冰上亲自主持了跑冰鞋的比赛。这天清早,宫内福晋(妃嫔)、朝廷贝勒及夫人们,穿着皇上赐的朝衣,戴上皮肩领和狐皮大帽,簇拥着努尔哈赤来到浑河冰场,观赏冰上竞技。滑冰比赛项目有速滑、花样溜冰、冰上射箭以及冰上武术等。
其中有一种“双飞舞”,两人在冰上舞蹈,表演出各种姿势,舞姿优美轻盈,极为好看。冰上的武术花样繁多,有叠罗汉,耍刀等等。参加冰上比赛的不仅有训练有素的兵士和随从侍卫,也有贝勒的夫人和众兵丁的妻小。
努尔哈赤常常高兴地以金银重赏参赛者,优胜者赏银二十两、金一两,掉队的也分到赏银三到五两。他还在冰上设宴款待众人,直到黄昏才乘兴回宫。
随着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一些冰上运动也带入了内地。乾隆皇帝对冰上运动非常喜爱,每年都从全国各地选拔近千名“善走冰”者入宫,从冬至到三九,在太液池(今北海和中南海一带)进行训练表演。
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和姚文翰绘制的《冰嬉图》,金昆和程志道、福隆安绘制的《冰嬉图》,真实形象地记录了当年清宫冰上运动和皇帝观看比赛的场景。
史料记载中,清代的冰上运动大致有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上足球、冰上抛球、冰上射天球、打雪挞及冰上摔跤等。从《冰嬉图》中可以看到,比赛项目有花样滑冰的金鸡独立、哪吒闹海,杂技表演的弄幡、爬竿,军事训练的冰上射箭,以及冰上足球等。
乾隆帝在《冰嬉赋序》里曾将冰上运动“冰嬉”称为“国俗”.“冰嬉”不仅是一种娱乐,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训练。
清代的冰嬉大典活动,必会安排“抢等”(相当今天的速滑)。在抢等中,八旗兵足蹬冰鞋,身穿箭衣,在三里外的起点一字排开。号令一响,个个如离弦之箭,向前飞驰而去,最先到达皇帝冰床前的,便是头等,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赐。
我国最早的冰刀,大多采用马的胫骨制成,后相继出现了木制的冰鞋和木制镶铁冰鞋,至清代后期,我国的冰刀已是铁制的了。我国古代早期的滑冰技艺大多是一些冰上杂耍,到了清代,滑冰运动也有了速滑和花样之分。
据记载,清代的速滑花式,有“官趟子八式”,即初手式、小晃荡式、大晃荡式、扁弯子式、大弯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和背手跑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