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6)

时间:2014-01-24 08:39来源:西部民俗风情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民国时赋税徭役十分沉重,除农业区的田赋 ( 见民国青海田赋 ) 、牧区的草头税 ( 后改为建设费 ) 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仅可查的即达七八十种。以税为例,有地照税、契税、油粮磨税、印花税、牙税、营业税、出入山税、人口税、烟筒税、门槛税等30余种。民国时期,马步芳家族官僚资本产生并逐步发展,控制了青海全省的农业、牧业、工矿、商业、金融等各个领域,垄断了青海的经济命脉,使生产力受到严重束缚。民国时期青海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有缓慢的发展。近代教育制度逐步确立。40年代中期,全省有初等、中等学校960所,在校学生5.4万余人。没有高等学校。学龄儿童入学率,农区约14.1%, 牧区约2.4% .chengren文盲率在90%以上。《中山周报》是青海第一家报 纸。影响较大的是《青海民国日报》。民国时出现青海最早的图书馆、电影院、广播电台,但条件都很差。1928年,西宁始设一所平民医院,后来发展到3所医院,拥有约100多张病床。农村牧区普遍缺医少药


  青海共辖1个地级市、1个地区和6个民族自治州,即西宁市、海东地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46个县(市、区、行委),其中县30个,民族自治县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2个,县级行委3个。乡(镇)396个,其中乡201个,民族乡28个,镇137个,街道办事处30个。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全省上下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沉着应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强化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推动项目建设,取得了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的新成绩。200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1.27亿元,同比增长10.1%,超计划目标1.1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一产增长5%,超计划1.5个百分点;二产增长11.3%,超计划2.3个百分点;三产增长9.8%,基本完成计划目标。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6.5亿元,增长21.9%,超计划11.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7亿元,增长22.6%,超计划12.6个百分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各项支农惠农措施扎实到位,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

 


  2009年,全省进一步加大了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各种涉农补贴,加之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总产102.7万吨,比上年增长0.9%;油料总产36.6万吨,增长3.9%;蔬菜总产118.9万吨,增长8%.全省草食畜育活仔畜702.9万头(只),成活率为89.3%.全省出栏生猪134.8万头,增长9.1%.全年肉类总产量26.9万吨,增长5.3%.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稳步推进,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达到77.1%.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围绕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藏药材、特色果品、牛羊肉、牛奶、毛绒、饲草10大特色农畜产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近50个;全省订单农牧业面积达到16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0家,比上年增加13家;各类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890家,带动农牧户50.5万户。设施农牧业加快发展,全年建设日光节能温室2万栋,牧区畜用暖棚1万栋,农村户用沼气2.2万户,在东部干旱山区推广实施聚光型太阳灶3.18万台。新农村建设八项实事工程顺利推进,全年落实资金73.7亿元,比上年增加8.2亿元,推进了一批生产设施、基础设施、培训转移、村庄环境整治等工程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工业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针对金融危机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贸易、价格等政策,全力扶持企业平稳发展,确保了全省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40.1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0.5亿元,增长26.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99.6亿元,增长9.8%.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90.84亿元,增长10.1%,其中,有色金属工业增长19.3%,盐化工业增长25.2%,电力工业增长11.5%;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62.32亿元,增长13.4%,其中,建材工业增长58.1%,医药制造业增长22.4%,畜产品加工业增长30.5%.重点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原煤增长8.5%,水力发电量增长27.5%,水泥增长33.5%,钾肥增长16.9%,锌增长25.3%,铝材增长2.7倍,食用植物油增长85.4%,服装增长36.8%,原油、天然气、电解铝、铜材等产品受市场影响产量有所下降。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出台了青海省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意见以及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推进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的太阳能、风能产业,轻纺工业等项目以及“123”工程等科技创新项目。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编制完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并上报国家,《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获得国家原则通过。安排循环经济专项资金4000万元对53个循环经济项目给予了扶持,青海明胶等项目得到国家重点支持。第四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成功举办,共签订项目35个,签约金额331亿元。加大了节能减排工程措施的实施力度,果断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淘汰了铁合金、电解铝等一批落后产能,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关停14.2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任务。加之受市场影响部分高能耗企业减产,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较上年下降9.5%,单位GDP能耗下降7%,为多年来最大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

 

 

  (三)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有力拉动经济平稳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支持藏区发展的“双重机遇”,把上项目、促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着眼长远,抢抓机遇,加大了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5亿元,同比增长37.5%,超计划22.5个百分点,增速为12年来最高。工业投资完成367.4亿元,增长27.4 %.民间投资完成280.7亿元,增长35.1%.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00.1亿元,增长42.1 %,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7.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2.9亿元,增长44.6 %.民生领域投资高幅增长,其中教育投资增长82.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增长76.2%,文化、体育和娱乐投资增长1.2倍。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省52项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年度投资232亿元。玉树机场、柴木铁路建成投运,拉西瓦水电站4台机组并网发电,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丹拉国道西宁西过境线、750千伏西宁-永登输电线路、西宁变扩建、330千伏桃园输变电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项目年内基本建成或主体完工。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牧民定居工程等新开工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青海省最大的林场玛柯河林区
  • 化石证明:北极狐500万年前起源于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多个文化层细石器遗址
  • 青海治多参雄尕朔遗址:助复原青藏高原细石器遗存
  • 黄河源头的生命之殇
  • 青藏高原:游牧文化的摇篮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