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陇技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操课授课现场
大西北网4月16日讯 在近几年的人才招聘市场,用人方经常会打出高薪急聘技工人才的启事牌,“一技难求”也成了现实存在的问题。而高薪酬难求技工人才正折射出了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缺陷。事实上,随着社会分层、分化现象的日益明显,社会的就业需求以及人们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极大转变。名校、高学历已不再是人们的首选,相反,注重技术、注重实用的人才标准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与此同时,众多的职业学校也在不断改革,在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中寻找平衡点,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所用的人才。近年来,兰州市中职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86%以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鼓舞人心的就业创业实例。 记者 张萍 文/图
尽管在过去几年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总体上,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整体办学实力不强,体制机制、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握市场,整合资源,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技工人才好就业
在去年7月甘肃陇原技工学校举行的毕业典礼上,来自北京、厦门、福州、南京等地的知名大企业相关负责人聚集陇原技校,招收各自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才短短一会儿功夫,200多名学子就“名花各有其主”了。更有幸的是,高级焊工班的学子们将进入南京金陵船厂,参与制造“泰坦尼克2”。
其实,在每年的学子毕业季,兰州的很多职业技工学校都会出现知名企业扎堆进校园招收技工学子的情形,有很多几年前毕业于我省技工学校的学子通过几年的努力奋斗,已经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还做到了管理层。就在陇原技校去年的毕业典礼上,前来招收汽车美容技术人才的厦门美驭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何继宏格外引人注意。帅气阳光的他曾经就是一名陇原的学子,在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厦门美驭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而且仅仅用两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位普通的技工成长为一名中层管理者。这次他是代表公司前来招收“学弟学妹”的。
何继宏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甘肃静宁农村,因为家境贫困,他初中毕业就选择了上技校,为的就是能学一门手艺早点就业挣钱帮家里减轻负担,考虑到汽车美容专业不管是在本省还是外省都相对好就业,当时自己就选择了陇原技校的汽车美容专业,两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学习结束后,他顺利地签约到了厦门美驭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陇原技校和国内一些大型制造企业都签订了定向培养计划,企业每年都会从学校毕业生中优先选择人才,也正是这样,我才能一毕业就顺利进大企业工作。”
何继宏只是我省技工学校培养的众多技工人才中的一员。仅就在厦门美驭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这样一个被当地称为行业“航母”的汽车服务企业,已经有很多陇原学子像何继宏一样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美驭是一个注重学习的企业,从洗车到店长,我用了两年的时间,我也希望我的学弟们在美驭干出自己的水平,打造自己的平台。”何继宏如是说。
此外,南京金陵船厂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他们与陇原技校合作四年来,已经从陇原技工学校引进了几百名技工,他们不但为人朴实,好学上进,而且踏实肯干。很多陇原的学子在金陵船厂都发展成了技术骨干。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企业对技工人才需求增大,技能人才就业行情一路看涨,人们对技工院校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兰州的技工院校在就业率年年攀升的背景下,也在逐渐完善各自的学科设置及教学改良。
技工院校正向多元化技工教育培训转变
据了解,甘肃秦陇技工学校建校八年来先后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各类技术人才,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自主创业的23人,年薪10万元以上的160余人。在甘肃白银、武威、定西、陇南等地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据介绍,该学校现有在校生960人,开设服务类就近就业的专业4个:铁道轨道运营与管理、学前教育、烹饪与酒店管理、医务护理;技工类全国就业的专业5个:汽车维修美容与装潢、电焊、机电一体化、工程司训、计算机等热门专业。
更为重要的是,甘肃秦陇技工学校和兰州理工大、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办学,可保证学生在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同时取得大、中专毕业证。学校和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兰州第二人民医院、上海大众、广汽迪奥、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减速机厂等国际知名大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培训人才。可谓“高薪就业直通车,技能学历两不误”。为响应国家号召,该校还为农村贫困生、城镇低保户家庭孩子开通了免费就学“绿色通道”,凡农村贫困生、城镇低保户家庭孩子都可在甘肃秦陇技工学校免费学习幼师、焊接技术、数控车工、电子电工、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高级烹饪等技术。
“您把孩子交给我,我把人才送给您”、“教你一份技能,寻找一份工作”这是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的宣传口号。据了解,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集团总部经常组织人员到全国各地为学员联系工作,为解决学员安置后出现的各种问题,集团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常年安置办事处。与用工单位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开展校企结合,定单培训。定期到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对学员不满意的工作重新分配,直到满意为止。
目前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集团已与国家部委、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大中专院校及国内外知名的五百强企业等用人单位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员安置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安置可靠率达98%以上,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该校毕业的许多学员还开办了饭店、修理厂、发廊、打印部、家电修理部,组建了装璜工程队,有的已成为资产过百万的大老板,在城市成家立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一技难求”折射职业教育发展缺陷
“招聘铆焊工,月薪3000元以上”、“招聘操作工,包吃住,月薪2500元”……在兰州的人才招聘市场,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企业高薪酬却难招到技工人才的情景。当前,众多制造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大,月薪也较去年同期的平均2500元上涨至平均3000-5000元不等,然而尽管如此,高薪酬却“一技难求”仍然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而高薪酬难求技工人才正折射出了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缺陷。
一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力度,规范招生行为,促进合理分流,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8.5万人,在校生规模接近44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比“十五”末分别增加了72%、77%。职普比例达到4.5∶5.5,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过去几年中,尽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总体上,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整体办学实力不强,体制机制、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职业教育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部分地区重普教、轻职教,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等现象仍然存在。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办学条件落后于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匮乏。毕业生就业不稳定,待遇偏低,就业准入制度未得到切实执行,继续学习渠道不畅,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次,办学条件也相对薄弱。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校舍紧张,实验实训设施设备陈旧短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失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而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与区域发展不平衡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学校与市场、企业的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缺乏实质性合作。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专业,专业设置重复、教材更新缓慢,实习实训环节薄弱,突出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另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大,经济较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办学条件较好,教育教学质量较高,而农村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同时职业教育的校际差距也比较明显,严重影响了全省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应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依照《甘肃省“十二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省将建成具有甘肃特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培养与培训并举,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统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稳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年招生规模达到20万人。到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55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不少于1∶1。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高规模效益,到201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数量调整至200所左右,校均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达到5家以上。
为达到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支持市县打破部门、行业、学校类型界限,采取“整体合并”、“联合共建”、“改建撤销”等方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争取在5年内重组一批招生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办学效益低的薄弱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并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式转变。围绕优势学校、优势专业,按照行政主导、自愿合作、专业相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业相通的原则组建多形式的职教集团,以组团发展带动全面发展。完善集团化办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提高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质量和层次,继续扩大与东部地区的联合招生和联合办学,加强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探索组建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职教集团,推进集团化办学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同时,探索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遴选部分学校与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校企之间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指导以及师资培养、课程教材开发、产品研发、工艺技术服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密切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近两年我省也出台很多利好政策扶持职业教育发展。2013年我省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并在扩大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同时,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此外,面对全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大学生技校“回炉”近年来在各地均有发生。面对此举,有人赞扬这是大学生虚心务实的表现;也有人担忧,这种新鲜的教育模式从侧面反映出大学教育的失败。针对此,长期从事技工教育的相关专家认为,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多元化选择。大学并非是一个人的终极教育,读完大学,他还可以继续接受其他方方面面的教育,技校的职业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大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技校则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两者并不矛盾,人们的老观念需要跨过从白领到蓝领的这道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