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玩过的玩具(下)

时间:2014-05-22 08:3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如今小孩手中的玩具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不禁让54岁的李菊花想起小时候的玩具。“那时物质生活贫乏,我们家姊妹五人依靠父母工资养活。一月下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父母工资所剩无几,哪里还有闲钱去买玩具?”

  但小孩天性爱玩,即便物质生活贫乏也无法阻挡爱玩的追求!记得那时最流行的玩具之一是沙包,所谓沙包就是用布缝成拳头大的一个方形包,然后再往里面装上沙土缝合即成。沙包用不着花钱,也无需使用新布,家里碎片破布拼凑起来用针缝制一起就好了。小小沙包携带方便,每天晚上就将它放入书包,早晨背着书包上学。课间操15分钟时间,约上几个同学疯跑到操场上,前后两边各站一个同学,然后四五名同学站到“战场”中间,两边距离大概10米左右。一声开始中间同学猫腰站好,先面朝前面方向。手掷沙包同学,一边晃着手中的沙包,一边瞄准中间的“靶子”。然后,乘中间同学不备之时,突然出手击向目标。几个漂亮的闪身,中间几个同学躲过“子弹”袭击。之后,中间同学再转身面朝后面投掷沙包同学,再由她投掷沙包。如此反反复复,直到击到“目标”为止。被击到的同学,转换下场当投手,如此循环往返。你别说击中“目标”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投手要击,中间人要躲,且双方“战斗”都在明处,所以这需要双方斗智斗勇。每每击到目标,投手或开心大笑,获跳跃拍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种玩法适合时间短的场合,所以一般在学校玩沙包同学们都用这种玩法。

  下午放学后时间多,我们就用沙包玩别的游戏。那时许多同学住在一条街上,上学时是同学,放学后是街坊。彼此都非常熟悉,一路跳着走着回到居住的小巷,先不回家就在地上画上许多方格,开始用沙包跳房房。四五人六七人都可以,大家先石头剪子布,赢的人第一个开始跳房。跳房时需单腿跳跃,另一只腿不让着地。在十几个小方格中来回跳跃,不能踩到方格线上,别说这需要一定的技巧,稍不留意就会触到白线。玩时一个人跳,其他人站在旁边观看。她们有的为跳房的人加油,有的故意尖叫捣乱,还有的一声不吭。几个人轮流跳房,最后以积分计算输赢。尽管得了冠军没有奖赏,可每次赢的人都非常开心。一次,我和伙伴们玩得太投入,忘记回家做饭时间。(母亲下班迟,我和大妹妹轮流做饭)待到天黑时才想起当天是我做饭,回到家时看到母亲吊着脸拿着扫把站在大门口,不由分说上来就是一顿臭打。大妹妹看到伸出拇指说“高”,母亲见状捎带把妹妹也揍了一顿。这件事情直到今天妹妹还“耿耿于怀”,说母亲让她无故挨了打。我和7旬母亲每每听到都开心大笑。

  啊,沙包,我儿时的书包里背的玩具,你陪伴我度过许多难忘的童年美好时光!记者 王志俭

  弹珠 谁拥有的最多谁便是孩子王

  在不少人的记忆中,弹珠,是童年时每个男孩必定拥有的随身玩具。大家三五个人一组趴在地上,将玻璃珠弹拿出来,看谁能弹得最远,谁又能弹到别人的珠子,从而赢入自己的口袋。如今已快要过四十岁生日的刘先生说,那时谁拥有的弹珠最多,谁便是孩子王。

  一条长长的毛线,能用来做什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成为了女孩们爱不释手的玩具,这个游戏就是“翻花绳”。“这可不是随便翻就可以的,要有技巧,不然毛线就会散开或者直接打结。”如今已有一个5岁孙女的张妈妈现在和孙女共同的游戏就是“翻花绳”,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儿时和玩伴们一起开心翻花绳的场景却仍历历在目。

  “还有跳绳,也是一条简单的橡皮筋,就能让我们玩很久。”张妈妈说,为了赢同学,自己还曾在家里把橡皮筋撑在凳子上练习,夏天的时候常常练得满身是汗。

  童年的记忆居多,张妈妈印象最深的是,总幻想所有的字都是一画,这样写作业就快;把难写的字有意落下一两个;利用自己是组长需要学习委员检查作业的特点,只要学习委员检查前后两页,中间一两页自己揭着隔过——中间捡简单的字写。小小的伎俩居然多次成功——好像没一次不成功。学习好像不是太难,不记得谁学不会什么,也不记得谁学习好、谁学习坏。

  那时对学习成绩和作业不是太在意,学习不是最主要的,作业也不是负担,疯玩似乎占的时间更多。常玩的游戏有:捉迷藏、投沙包、跳房子、跳绳、折墙根——两臂撑地,头朝下,脚搭在墙上,比赛看谁撑的时间长,还有纳子——用羊骨或胶泥做的子,五个子,依次扔起1——5个子,并用手接住,接不住就败,手边纳嘴边溜:“小一——小一——,放开,开红花——,冬芝——,放开;小对——放开,小对——放开;小三——,放开,小四——,放开;按扣!小撑——小逮!”“按扣”时手心向下扣5个子,“小撑”时撂5个子于手背上——当然落上几个算几个,“小逮”时把落在手背上的几个子反过来抓在手心,手心里有几个子算几分,没有子此局没分。跳皮筋,边唱边跳:“毛主席的光辉,噶拉呀子呀哟,照到了金山上,咦拉呛吧哟呵。哎嗨哎——哎嗨哎——哎——哎嗨哎——”。分两班,距离几米,面对面各站一排,对喊:“鸡鸡翎,扛大刀,谁家的闺女让俺挑”“挑谁”“挑二梅”“二梅不在家”“挑您弟儿仨”“俺弟儿仨不说话”“挑您弟儿自呀”“挑吧”,一个人便朝对方横队冲过去,冲开队伍即胜,否则就败,再说一遍,对方来冲,很有意思。男孩玩的还有弹玻璃球、推铁圈、玩自己做的泥手枪等。    张妈妈告诉记者,总之,60年代中出生的我觉得童年的主旋律是快乐,在玩中得到快乐,在玩中成长。记者   童微

  纸三角  废弃烟盒成了“战利品”

  90年代末期,地处大西北的甘谷县边远山区经济还是比较落后,农民们基本上还处于纯劳力耕作。一年到头,一个家庭的收入也只能维持生计。而我,正在上小学。

  村里的商店里,除了烟酒糖茶这些日用品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商品。玩具、零食,都不曾有过。每年几十元钱的学费就是家里最大的支出,所以,能够用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都是比较奢侈的了。

  然而,这些并不能阻止我们孩童的快乐。

  大人们抽完烟的烟盒,就是我们最贵重的宝贝了。因为经济落后,村民们一般都抽旱烟,盒装卷烟的烟盒就很少,用它,可以折成三角。烟盒三角,在我们孩童的心中远胜过拥有几角或者几元钱。

  为了保证纸三角能保持平展,我们都会将它一个个夹在书中,隔几页夹一个。上语文课的时候,换到数学书中,上数学课时,再换到语文书中。宁可让书烂了,也坚决不让三角折弯。

  随着下课的铃声,伙伴们火速背起书包,狂奔到操场后面的空地上,抢据最为平坦、光滑的地面,小心翼翼地将纸三角摆平放好,等待其他人来挑战。怎么挑战?很简单,纸三角有正反面,就像现在的孩子们玩卡片一样,将纸三角打翻,就赢了,对方的纸三角也将变成战利品。

  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这里面,还需要斗智斗勇。

  如果纸三角放不平,别人就很轻易将其打翻,如果放得平,一般打不翻,而对方的纸三角会随机落在附近,这时候,打翻对方的纸三角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于是,为了打翻对方的纸三角,我们不惜弄脏衣服,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对方摆放好的纸三角周围的土轻轻地吹走,尽可能地让其露出翘边,然后推开围观的同学,扎好架势,大喊一声:“看我的四大天王如何赢你!”你来我往间,战斗几十回合,已经是日落西山。回家路上,胜利的同学高傲地炫耀自己的战果,输了的同学一边说着各种不服气的话,一边思索着父亲昨天的那盒烟不知道是否抽完……记者 程健

  折纸游戏  东南西北尽在“掌握”中

  “在那个年代,给我们提供的玩具没有现在的多,比如许多现在有的及流行的电子产品游戏更是没有听说过。”回想起童年的记忆及陪伴自己童年一路走来的玩具,今年54岁的吴先生讲,如今岁数大了,更爱“想当年”,就是爱寻找曾经的童年,遥想曾经的童年的欢乐,而这当中名叫折纸的一种游戏则是我们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游戏之一。

  吴先生继续讲道,小时候每个课间10分钟,他和玩伴们最爱玩的游戏就是折纸游戏,其中有一种叫东西南北的折纸游戏是大家最爱的。“那时,一张简单的白纸就是我们最好的玩具,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很心灵手巧,大家总是比赛看谁的折纸游戏之东西南北折叠的 最好。说这个游戏好玩,重点是在折纸游戏东西南北的每个夹页里,都有一种好比诚实大胆的暗语写在里面,有时我们会写学狗叫,有时是钻桌子,就看你在游戏的环节里选中的是东西南北的哪个选项。”吴先生介绍,那时一些调皮的同学会将很捉弄人的词语写在折纸游戏里,叫输的一方去完成,更多的时候大家还会通过折纸游戏东西南北选择谁去打扫当日的卫生,或者是全天的黑板谁来擦。“那时的我们,总是一边乐着,一边手巧地玩着折纸游戏。”说到折纸游戏,吴先生讲,除了折纸游戏东西南北外,男生、女生们还会拼比着去折一个个玩具车、千纸鹤、衣服、袜子、风车……“只要说起玩折纸,每个人都是跃跃欲试!”

  说到兴起处,吴先生更是激动地拿起一张白纸就折,没想到,还真想起来了,一个立体感十足的“东西南北”竖立在吴先生的手中。望着这个许久前很流行的折纸游戏,吴先生哈哈一笑,并称终于再次看到了见证儿时快乐的实物,也终于重新体验了一把,把自己当 孩子似的,美呀,乐呀,美不胜收,乐不思蜀。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玩具(上)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