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多福轩,修缮人员发现殿堂的建筑外形也与“样式雷”恭王府图和清华大学藏1937年恭王府实测图的记载有出入。恭王府管理中心马上叫停工程,及时组织专家论证会。经分析,专家们认为,多福轩正殿现在的建筑形式是辅仁大学时期改建后的产物,决定在修复中对与历史原貌不符的多福轩正殿门扇、室内屏门等进行调改,恢复多福轩正殿三扇大门的建筑形式。
向社会展示国家级王府博物馆
恭王府虽然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王府,但府邸的主体建筑银安殿,却因1916年(也有称1921年)的一场大火化为废墟。在修缮前,恭王府管理中心委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恭王府府邸文物的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银安殿的地面散水、磉墩等基础建筑,以及被火焚烧的遗迹。然而,关于银安殿屋顶形制的历史资料,虽经多方查寻,仍然一无所获。现有资料中,只有一张是1937年营造学社绘制的恭王府实测图,图中只标出了银安殿遗址的平面图,其建筑形式仍不得而知。
建筑等级看屋顶。专家们经过研究推断,认为银安殿在由私宅变为王府后,建筑的规制就应按王府的级别进行改造,屋顶形制应为歇山式。建筑彩绘也是府邸文物和历史的生动反映。在修缮工程中除了恭亲王时期的彩绘外,还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彩绘,如府邸东路建筑内檐上固伦和孝公主时期的凤纹和玺彩绘、西路建筑的内檐上和珅时期的彩绘、葆光室永璘时期的彩绘,甚至民国初年的彩绘在府邸建筑中也有发现。修复人员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缮原则,力求做到远看近似,近看有别。有心的观众刚走进王府,在头宫门,就能清晰地看出,屋顶旧的彩画已经色彩斑驳,而新的彩画则艳丽醒目,通过体会这些不同和变化,也可以体会到修缮人员的用心和留在建筑上不同时期的历史。
恭王府管理中心重视文物的保护,也重视文物的利用,前些年开始的以“福”字为标志的文化产业一直“火”到现在,而此次对府邸修缮,管理中心也有明确的定位,那就是向社会展示王府文化的国家级王府博物馆。走进府邸,人们从外表上看到的古建筑,完全是原来王府的形制,而内部功能则是新的,如:符合博物馆要求的安防、消防设施,重新设计的给排水系统、电路系统,在内部加装防风窗以密闭防尘等,这为恭王府将来的持续保护与王府文化再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