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1864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清廷镇压下去,国库极度空虚的清王朝为了紧缩银根,开始大规模裁军。处于最下层的兵卒自然难逃此劫,就连那些在镇压太平军时立下汗马功劳被赏黄马褂的将官也未能幸免。这样一来,就有许多因诸多原因而不愿返乡的裁撤军人在社会上流窜,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一天,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第一当铺——天赐福典当行来了一名顾客。此人身材高大,手提一只包袱,一进门就喊,说要典当宝物,要价50两纹银。掌柜姜朝奉刚抖开包袱,就被“镇”住了——包袱里居然是同治皇帝御赐的单眼花翎黄马褂!姜朝奉当然知道,黄马褂关系到皇家尊严,如处置不当必有杀身之祸,甚至还要遭灭门之灾,于是他满脸赔笑地对那人说:“这御赐之物本行不敢交易,我这里有一两银子,请您笑纳。”没想到,那人非但不领情,还骂骂咧咧地抽出腰刀乱舞,看样子要是当不成黄马褂,不但要大闹当铺,还可能砍人。好汉不吃眼前亏,姜朝奉只好收下这件黄马褂。
本以为破财收下这件黄马褂就会逃过一劫,不料自此以后,隔三岔五就有人来找姜朝奉典当黄马褂,有的还是双眼花翎的。姜朝奉知道麻烦大了,于是硬着头皮去找他的世交——江宁知府涂宗瀛,求他想办法。
涂宗瀛沉思片刻后说,官府愿拿出一些银两资助天赐福典当行,叫姜朝奉尽管“回收”黄马褂。姜朝奉知道,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这些拥有黄马褂的裁撤军爷如果身穿黄马褂在江宁府辖区内作奸犯科,到时候局面只会更乱,不如花些银两息事宁人。
涂知府和姜朝奉都以为,御赐黄马褂毕竟有限,只要回收完就万事大吉了,可谁知前来典当黄马褂的人越来越多,后来竟发展到江宁府其他当铺均有人前来典当黄马褂,总计数量近千件。
涂知府这才觉得其中有鬼:在平定太平军的十多年战争中,皇上御赐的黄马褂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千件,难道这些黄马褂全涌到江宁府了?何况每天仍源源不断地有黄马褂现世!姜朝奉也看出了猫腻,于是废寝忘食地仔细审视、研究他所“回收”的黄马褂,终于发现,自己早期“回收”的确系宫内御物,而后期“回收”的竟全是赝品!他赶忙将这一发现上报涂知府。
涂知府急忙派精干捕快去办案。捕快们顺藤摸瓜,在江宁府一家地下制衣坊搜到一大批已仿制成功的黄马褂。经审问,这家制衣坊的老板叫邹仁魁,他居然声称后台老板是剿灭太平天国有功的曾国藩。涂知府不知这供词是否可信,只好小心翼翼地向曾国藩禀报。
曾国藩接到报告后,猛然想起他与太平军在安庆恶战时,军粮曾经接济不上,幸亏安庆富户邹仁魁捐给他300石军粮,方解了燃眉之急。后来,曾国藩欲奖赏邹仁魁,邹仁魁却婉拒,说他打算在江宁府一带做服装生意,希望曾大帅恩准。曾国藩想,做生意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还值得一提?便点头同意了。谁知邹仁魁这厮所做的服装生意竟是僭制黄马褂!
涂宗瀛当即请示曾国藩该如何处理。曾国藩心想,如果把邹仁魁杀掉,倘若将来朝廷追问起僭制黄马褂之事,弄不好会误认为他对朝廷有异心,是僭制黄马褂的幕后主使,诛杀邹仁魁是为了杀人灭口。为了避免这个后患,曾国藩指示涂宗瀛将邹仁魁严密囚禁,以留活口。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朝廷很快就知道了发生在江宁府的这一系列怪事。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并没有降罪于曾国藩,只是在召见他时拉家常似地提了一下这事。而后,慈禧太后又命曾国藩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师围剿捻军。曾国藩当然知道,眼下捻军方兴未艾,艰难的时局仍需要他来扶持,所以老谋深算的慈禧太后只是对“黄马褂事件”点到为止,但也向他提了一个醒:你的把柄捏在我手里,不要居功自傲!
深谙为官之道的曾国藩更知道,捻军这只“狡兔”一死,他曾国藩这条“走狗”也就可能被“烹”了。于是,曾国藩在剿捻的战争中未尽全力,再加上作战的前方将士也害怕一旦灭捻后,朝廷再来个大裁军,故个个士气低落。因此,这才发生了令朝野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曾大帅能打垮强大的太平军,为何却战胜不了弱小的捻军?
慈禧太后见战局不利,紧急召见曾国藩,曾国藩顺势向慈禧太后推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李鸿章。慈禧准奏。李鸿章在率领淮军灭捻前,向慈禧太后宣誓表忠心,称一定会将捻军赶尽杀绝,但也希望朝廷能对其恩师曾国藩善始善终。慈禧亦准奏。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