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在南京实施了大屠杀。日本731部队拿中国人做人体实验。……
这些事实,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是如此毋庸置疑。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发掘并公开这些事实的,是日本人,是日本研究者。
战前和战时的日本,有一个词叫“非国民”——对照中文的“汉奸”一词,“非国民”可翻译成“日奸”,它被用于称呼那些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期不支持甚至反对穷兵黩武扩张政策的日本人。这些日本的研究者,在当时正是被冠以“非国民”称呼的主要人群。
常石敬一、森村诚一:让731魔鬼暴露于阳光下
1943年出生的常石敬一教授是当时知道731部队为数很少的人中的一个。1966年他从东京都立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后,在长崎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
在调查化学生化武器的历史和现状时,常石敬一无意中发现,旧日本军在这些领域实际上处于尖端地位。常石敬一在研究中发现,各总军(旧日本军的一种编制,位置在方面军之上,像关东军就是一支总军)基本上都有专门研究化学生化武器的机构,其中以关东军最为发达,而且他们的研究手法也是最惨无人道的。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那些当年的罪犯在美国人的庇护下不但没有受到任何追究和处罚,反而都成了日本医学界和制药界的权威人士。
常石敬一下决心要揭露这些人。1981年,当时还只是长崎大学讲师的常石敬一出版了《消失了的细菌部队》一书,揭露731部队的存在。但长崎大学没什么影响力,加上常石敬一是一介不知名的讲师,也找不到有名的出版社来出版这本书,最后是一个几乎无人所知的叫“海鸣社”的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由于几乎没有什么宣传,这个本应引起轰动的著作乏人问津。
这时候常石敬一才开始考虑如何让731部队罪行广为传播的技术问题。常石敬一承认自己作为一位科研人员,在文笔上无法吸引读者,要揭露731部队的罪恶,需要更有名的出版社、更有效的宣传,还需要文笔更好、读者更加喜欢的作者。
常石敬找到了社会派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森村诚一自费花了近2000万日元用于采访调查,不但访查日本老兵,还远赴中国、美国进行调查。1985年,森村诚一的著作《恶魔的飨宴》(《恶魔の饱食》)由光文社出版发行。书中不但详述了恶魔集团731部队的由来、编制和罪恶的研究项目,还把整个日军从事生物战、细菌战和化学战研究机构梳理得清清楚楚。其中最著名的恶魔部队731,由此开始广为人知。
井上清:“归还”钓鱼岛的日本人
今天,钓鱼岛再度成为中日关系的热点,但很少人知道,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最有力的证据,几乎全部出自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的研究成果。
井上清,1913年生于日本四国岛的高知县,1936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的文学部国史科。作为日本近代史专家,他于战前就开始研究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近代史。
井上清教授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现日本人对钓鱼岛所使用的日方名称“尖阁列岛”,是于1900年由冲绳县师范学校的教师黑岩桓命名的。这引起了井上清教授的研究兴趣: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钓鱼岛就很有可能是日本趁甲午战争之后清朝的混乱从中国抢来的,这样,根据日本在1945年接受的《波茨坦公告》,该岛就应该无条件地归还中国才对,怎么倒在1970年代又成了领土争端?这是不是“日本帝国主义再起”的一种迹象呢?
抱着对军国主义复活的疑虑,井上清教授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1972年2月号的《历史研究》月刊上,井上清发表了《钓鱼列岛(“尖阁列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的文章,这是他关于钓鱼岛属于中国的第一次公开论述。同期的《日中文化交流》刊载了同文的略述版本。
5月4日,《人民日报》以新华社电讯的方式在头版发表了《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发表文章,钓鱼列岛(“尖阁列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全文翻译了《日中文化交流》杂志中井上清教授的文章。从此,井上清教授提出来的论据就成了海峡两岸的共同论据。
家永三郎:向国家宣战
家永三郎的父亲家永直太郎,是陆军大学第17期毕业的精英军官。因为家永三郎教授的特殊家世,以及他本人的非凡学术地位,他与日本皇室一度有紧密的关系。战后不久,他曾为昭和天皇和皇太子(现在的平成天皇)讲授过日本史,按中国说法,可谓真正的“帝师”。
但到了1950年代,基于对战争的反省,家永三郎的思想开始转向,系统地反思旧制度中的国家权力,并开始批判天皇制,把批判军国主义的矛头直指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语”。
一生著述甚多的家永三郎对编写历史教材投入了无与伦比的热情,在他看来,不面对历史真相,便无真正的反省。1952年家永三郎编写的日本高级中学历史教科书《新日本史》因客观、公正地记述日本历史,对战争有真诚反省而被日本高中广泛采用。1962年,日本文部省却认定该教科书不合格,被否定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中国以及冲绳战等事项上。
对文部省否决《新日本史》,家永三郎决定毫不妥协,1965年6月,家永三郎以文部省的教材检定违犯宪法规定的思想和学术自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家永三郎没想到,他提起的诉讼竟然持续32年才有最终结果,他生命的后40年全部用在与日本政府在历史真相的斗争上。家永三郎独自一人与日本政府的漫长诉讼,不但赢得了日本社会的普遍尊崇,也赢得了世界的敬意。
洞富雄、本多胜一:让南京大屠杀进入集体记忆
日本各版本历史教科书中,即使在中日两国都被认为是右翼史观的扶桑社版教科书(实际采用率不足0.38%),也不敢不提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进入日本历史成为国民普遍共识,离不开洞富雄和本多胜一等人的贡献。
因为东京审判,南京大屠杀在日本广为人知,但它只是一个模糊的整体印象,其残酷性和规模则不为大众详知。
南京大屠杀成为日本国民历史记忆,首先当归功于《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1971年,本多胜一获中国政府许可,踏上了调查侵华日军战争罪行的采访之旅。他的采访以连载方式在发行量近千万份的《朝日新闻》刊出。当年11月4日到11月16日之间的10篇报道涉及南京大屠杀。本多胜一的采访结束后,报道集以《中国之旅》为书名发行。这部单行本在此后10年中,重印了26次,成为罕见的长期畅销书。
本多胜一在发行量巨大的《朝日新闻》上连续发表损坏日本形象的报道,自然想起右翼人士的不满,右翼人士组织专家学者批驳本多胜一。当时他们还只是否认“30万”这个数字及部分事实,没有否定南京大屠杀本身。认为南京大屠杀就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的观点,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
这时,与日本右翼史学界的论战,主力由本多胜一变成了时任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的历史学家洞富雄。
洞富雄教授重新审定了相关证据和资料,于1982年出版了《决定版·南京大屠杀》一书。在遇难人数上略作后退,提出“不少于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