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派出的考察团在慎重考察后,赞同在北京或上海开办医学教育,选择北京的理由是:北京是文化教育中心,方便吸收全国各地的学生。当时教育部正努力管辖全国的教育政策,加上"协和医学堂"的基础,且是被中国政府承认的学校。
1915年6月,基金会跟协和医学堂达成协议,用20万美元购买"北京协和医学堂"的全部资产,原"协和医学堂"只保留少量的人员。新医院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英文简称PUMC.这一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院长韦尔奇和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弗莱克斯纳这两名当时世界上最有名的教授随着考察团来到北京,为建校出谋划策。
洛克菲勒买下豫王府
洛克菲勒基金会驻华医社收购的协和医学堂占地只有25亩。其中包括了医预科学校和南北宿舍楼,占地面积显然太小,为此,医社决定再买些地皮,于是,旁边的豫王府就成了理想的首选。
豫王府位于当时的东单三条至干面胡同这一带,在豫王府的鼎盛时期,内有房屋500多间,其中亭台楼阁、山石林木、曲径回廊,最早是豫亲王多铎的宅院。清亡民国立,传到最后一代豫亲王端镇时,已家道中落,经济窘迫。
尽管洛克菲勒提出了买地的要求,但是对方也非等闲之辈,不肯随便将祖宗产业贱卖。于是,洛克菲勒基金会驻华医社就找到了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向豫王府的子孙们施压。逼迫其将这块地盘转卖出去。
由协和医院老院长董炳琨等着的《老协和》一书中对此有精彩的记录:首先逼迫豫王府主人端镇在其王府宅旁边划出一块地盘,让给医社作为举办"慈善事业"的基地。端镇尽管想极力阻止,无奈当时豫王府的银根紧缺,巨大开销难以维持下去,医社在此刻趁机以巨额银两馈赠端镇,并且借给他大额优惠利率的贷款,用这种方法做诱饵,使得走投无路的端镇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等到他意识到再也无法还债时,医社收紧网口,一方面催促北洋军阀加重豫王府的税收,另一方面加速逼迫端镇限期还债。
双管齐下,端镇最终没有顶住压力,只能取得祖母熊氏和母亲佟氏的宽恕和谅解。在1916年7月,将豫王府的老宅抵押给了医社,最后全部产业作价24万银元。
据说在卖房契约上留有一条附加条款:言明"据祖上相传,曾有金银器件秘密窖中,藏于北屋基地之内,倘成日后发现,无论多少归豫王所有,惟豫王不得任意派人入内挖掘……"
此言一出,当时医社拆王府时,由荷枪实弹的警察把守。拆建工人进出都要搜身,并规定工人出来时身上只能穿单裤。由于封锁严密,到底有无挖出了宝藏,外人无从知晓。据说过了多年后,一位王姓的劳工,在闲谈中无意透露,当时不但找到了地窖,而且还在地窖中挖出了大量的珠宝、玉器等,这些宝贝的价值,足够建造两座协和医院。这种说法可靠性如何,至今仍然是个谜。协和工作人员提到此事,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个传说听听罢了。
建筑大师柯立芝主持设计
1916年,建筑设计师柯立芝跟第一任校长麦克林来到了北京,他曾经设计了哈佛医学院,位于纽约的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大楼,也出自他手。
在来中国前,基金会对他提出设计协和建筑的原则:要求所有的大楼--教学楼、医院、宿舍,一方面要强调它的用途,还必须与中国有内在联系,同时考虑建筑经费和运转维系的费用,不必使用过分雕琢和装饰。
但是当柯立芝真的站在了豫王府面前,立刻就被这所中国建筑的壮丽所吸引倾倒,他写道,"一想到所有这些有着雕梁画栋、绚丽色彩设计的建筑竟然要被毁掉,便感到难过。"他决定修改原来的方案,设计一座风格别具、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外观的校园。他在1916年10月返回纽约后,立刻向基金会提交了他的初步修改报告:提出保留拱顶和琉璃瓦的方案。由于当时清朝王府的建筑都用黄色的琉璃瓦,王公大臣们只能用绿色,所以协和医学院决定不触犯中国人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决定采用绿色的琉璃瓦。
除了主楼外,附近的外交部街以及北极阁还建有小楼三十余座,供高级教员居住。 柯立芝还建议将豫王府旁的日本人地产一并买下,如能实现,将使协和医院建筑的场地都连成一片。即从原哈德门大街一直延伸到西侧的帅府门。遗憾的是,这个建议并没有被基金会采纳。
花费750万美元超预算4倍
1917年协和建筑正式奠基后,前后用了4年的时间,建成了包括55幢建筑物的建筑群。其中主楼有14座。按英文字母编号A至N,包括教学、办公、医院、动力房等,除了礼堂A外,其余的楼都有走廊互通。各楼一般为3到5层。整个建筑以图书馆为中心,每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在每栋楼中,用于教学、科研的实验室与病房相邻。医学院和医院也通过通道连在一起。
协和有四个门,南门是医学院的门,西门是医院门,东门是后门,北门则通机器房、厨房,也是进煤出灰的门,边上矗立着一个大烟囱。
最热闹的是西门,正对着帅府门,出来就是王府井大街。
全部建筑的外部造型都为宫殿式,雕梁画栋,灰墙碧瓦,其中的材料尤其讲究,大楼的楼面是青砖水磨对缝,异常坚固。据说,屋檐下、走廊上的油画每平方尺的费用就要五元。有许多高级技术工人参加了建造,其中就有曾经为清宫工作过的老匠人。
更惊奇的是,建筑内部从病房、教室、实验室,都是当时最考究的西式设备,甚至是水汀管、门锁、抽水马桶都是从国外运来的。
一开始的预算是150万美元左右,但是到了1919年年底,建成学校所用的花费已经达到了750万美元,超过了预算4倍。之后陆续还资金投入,到192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已为协和投入了1000万美元。
但对于这所新建成的医学学府"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建筑学家梁思成并不认同,他在1935年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序》中写道:他们的通病则全在对于中国建筑权衡结构缺乏基本的认识这一点上,所采用的四角翘起的中国式屋顶,勉强生硬地加在一座洋楼上,其上下结构截然不同旨趣。除却琉璃瓦本身显然代表中国艺术的特征外,其他可以说是仍为西洋建筑。
一把钥匙能开所有锁
设计师对细节也非常讲究。协和为了检查方便,当时特意设计了总钥匙和分总钥匙,由专人保管,其中夜间值班工作需要时,可以用总钥匙打开任何一个房间。每一楼层的负责人可以用分总钥匙打开这个楼层的任意一间房间。但无法用于其他楼层。这就保证了安全和秩序。直到现在,总钥匙仍然在协和医院老楼中使用。
为了减少对外界的依赖。新建成的协和医学院中各种设备齐全,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20世纪初的北平,市内的供电供水极不稳定。夜间照明60瓦的灯泡发出的光亮,只有一支蜡烛那么亮。
协和有一套独立的动力设备和各种为全院工作配套服务的机械设备,拥有自己的发电厂和高压锅炉房。为了减少振动噪音,发电厂建在地下3米深处。整个发电系统由4台蒸汽动力直流发电机组组成,总发电量为735千瓦。输出的电压也有两种,供照明和小型马达用的为110伏,供大型马达用的为220伏。
此外,医院还有制冰厂、笑气厂、煤气厂、机修厂、电工厂五厂。甚至连缝纫室、印字室、制图室都完整配备。
协和的时钟设计也非常有特色,不管到任何一处,病人都很容易看到楼道里的壁钟。全院的壁钟都与F楼(会议室)的母钟相连。通过母钟可以调节全院子钟的快慢。就是说,设在各处的子钟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甚至每层楼道的墙壁上都镶嵌有精致的饮水装置。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当时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协和是多么的重视。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