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国考,江苏省6.4万考生集中在4个考区,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而在清代,苏皖两省两万多名考生,全集中在江南贡院一个考点,还发生过考生被挤入水池淹死的现象。
江南贡院,这座堪称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一度因为考生太多有点“吃不消”.历史上,它曾数次扩大规模,受秦淮河、孔庙和学宫的制约,它的重心逐渐东移,最终形成了一个不规则扇形。这种形状在众多贡院中绝无仅有。
27日,原江南贡院馆长、中国科举博物馆顾问周道祥告诉记者,复建后的科举博物馆为矩形,将真实再现清代江南贡院中轴线的历史风貌,并与周边桃叶渡休闲街区、夫子庙东五华里景区等相互映衬,成为夫子庙地区新的旅游文化资源。现代快报记者余乐
考场扩建 江南贡院从矩形扩成了扇形
清代18个贡院,除了江南贡院,其他贡院建筑群的形状全部为规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不少人都存在误解,认为江南贡院一直都呈正方形。晚清以前的确如此,不过随着考生越来越多,江南贡院不断“升级”,它的形状也发展得越来越“另类”.
昨天,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海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根据早年留学国外研究科举文化的经历,又与最近发现的史料加以印证,发现早在同治十二年前,贡院就达到了“号筒二百九十五字”、“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的规模,呈扇形。“东接桃叶南抵淮, 西邻状元北对牌, 风水宝地贡院起, 送过千般翰林派。”历史上,关于江南贡院四至的文字记载并不少,但由于当时近代绘图法尚未传入中国,没有科学、直观的贡院图,所以很少有人会想到江南贡院是一个巨大的扇形。
早在几年前,刘海峰在国外留学时发现了一张《江南贡院全图》,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绘制的,该图指出,贡院“略似梯田”, 再加上最新发现的一些史料,刘海峰断定,晚清时期的江南贡院呈扇形或T字形。
考生太多 进考场时,有人被挤进蓄水池淹死
“江南贡院的扩建,和清代赶考考生变多有关。”周道祥告诉快报记者,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当时只是府一级的贡院,主要供州县考试之用,规模并不大。到了清代,它成为江苏、安徽两省乡试、会试的场所,江南一带素来多才子,他们热衷于赶考“公务员”,导致江南贡院的考场不够用,发生了不少在当时耸人听闻的事件。
“历史上,林则徐曾三次就任江南贡院的主考官。”周道祥说,当时考生达到了两万多人,林则徐遇到一个难题:考生逐年变多,而江南贡院的考场大门只有一个,特别挤。当时考生入场程序和现在差不多,为了防止作弊、夹带,考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由于缺乏现代化设备,考生天不亮就要在门外等候,待考官逐个审查后,鱼贯进入考场。“当时贡院里有个蓄水池,不少考生摸黑进入考场大门后,还没走到号舍,就被挤入池内淹死了。”周道祥说。
当时,苏皖秀才每三年考一次举人,还没进考场就出了状况,令林则徐既震惊又惋惜。他专门写了一份奏折请示朝廷,拟将江南贡院分为“中东西”三门进入,并实行考场点名制,还主张将江南贡院整体进行扩建,对明远楼、飞虹桥以及内、外帘之间的距离都作了明确要求。经过皇帝批示后,最终形成了江南贡院的考场规约十二条,贡院也开始逐步扩建。
最新追踪 中国科举博物馆再现江南贡院原始风貌
“江南贡院最初只有中轴线部分,是南北向对称的矩形。”周道祥说,扩建时,江南贡院南面受秦淮河制约,北面只能修至建康路,西侧的大成殿是以前的学宫,秀才学习的地方,也被限制住了,只能朝东发展。最终,江南贡院一直扩建到现在东边的桃叶渡,形成以南北向为中轴线、东侧宽西侧窄的不规则扇形状。
目前,夫子庙地区正在打造的中国科举博物馆,东至平江府路、南至贡院街、西至金陵西路、北至建康路,总占地面积约6.63公顷。它将是什么形状?
周道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年的江南贡院规模庞大,由于中国科举博物馆被马路、新修的商业街区隔断,无法进行全貌复原,但中轴线部分将再现当年江南贡院的原始风貌,也是精华所在。“整体为矩形,将展陈包括隋唐以来历代的科举制度档案。”周道祥说,届时,中国科举博物馆将与周边桃叶渡休闲街区、夫子庙东五华里景区等相互映衬,成为夫子庙地区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