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谏议制度

时间:2014-04-23 08:30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古代共商国是有一种“谏议”制度。所谓“谏”本义就是规劝君主,谏议自然就是给皇帝行为和决策提意见,专挑毛病和不足。实际上,即便皇帝很开明,也很难不被暗箭中伤。如西汉时的贾谊、晁错遇到的都是明君,他们二人均当过“博士”谏官,提案也都很出名。前者有给汉文帝的“三农”提案《论积贮疏》,后者有给汉景帝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提案《论贵粟疏》。但他们的结局都不好,贾谊因建言有功,被汉文帝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一年后,便因遭群臣忌恨,贬为长沙王的太傅。晁错贵为汉景帝的“智囊”,因上交《削藩策》“提案”,在“七国之乱”中由汉景帝亲自下诏,斩杀于西安街头。


  古代谏官中,“政协委员”当得最窝囊的大概是中唐时的着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被唐宪宗李纯破格提拔为谏官左拾遗,当上了从八品的“处级干部”.


  白居易当时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大事小事都“建言”.唐宪宗要提拔宠臣吐突承璀,他坚决反对,结果被皇帝斥骂为“小臣不逊”,贬为江州司马,逐出京城。此后,白居易再也没有上交提案的机会。


  宋代以后,谏议制度变成了摆设,元代干脆取消谏院。到明清时,古代中国的“两会”和谏议制度所散发出的民主精神几乎不存在了。据《老年生活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代身份证如何证明我是我
  • 古代“另类”春联:吕蒙缺“一”少“十”构思妙
  • 我国古代有哪些“时尚”运动?
  • 中国古代十大忽悠高手
  • 古代的年号是怎么回事能否重复使用?
  • 朱元璋是倡导白话文第一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