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闲谈时无意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母亲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孩子都成人了,离开母亲到城市里工作、生活。母亲不愿意离开家乡,固执地在农村种地,养鸡养猪,每年儿子回来看她时,都能尝到母亲亲手种的新鲜蔬菜、瓜果;母亲把鸡鸭养大了,杀给他们吃;把肥猪杀了,给他们灌香肠、做腊肉。而儿子小时候在家时,特别爱吃花生。这点儿母亲一直记得。所以每年春天,她都要种好大一块地的花生,小心地侍弄--因为花生地里老爱长杂草,母亲又不接受新时代的除草剂,所以母亲要花费很多时间,一遍一遍地拔去杂草,施肥,浇水。到了秋天,母亲种的花生收获了,个儿大,粒饱满,惹得邻居们一片啧啧的称赞。
年复一年,母亲一直这样生活着。每当儿子媳妇孙子们回家来看她,临走时,她总是笑盈盈地把大包小包的东西往他们车上放:什么豇豆干、红薯干、土鸡蛋、香肠、腊肉……还有一袋晒得很干的花生。母亲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可是有一年,像往常一样,当她把那些准备了很久的东西往车上放时,儿子说:“妈,我们不要花生了。”“这是怎么回事?”母亲愣住了,额前的几根白发被风吹乱了。
“妈,花生胆固醇太高,我们都不敢吃了。”是啊,她的两个儿子都是大腹便便,看样子是不能多吃。
“什么胆固醇?以前可没听你们说过。”母亲有些茫然。
“您别管,以后不用种花生了,怪麻烦的。”
“种了几十年花生,哪儿麻烦?”母亲想或是孩子们担心她累着才说不吃花生了。
母亲硬是要把一大袋花生抱到车上。儿媳不耐烦了:“说了不要,硬是不听。胖子吃了不好。”
母亲僵了一会儿才说:“那你们和孙子们可以吃啊!”
“我们都不喜欢吃。”
“妈,留着自己慢慢吃吧,生花生补血,您可以多吃点--以前您总舍不得吃。”儿子过来打了圆场。
只剩一缕青烟,小汽车很快消失在母亲的眼前。
母亲把那袋花生扛回家,放在柜子里,偶尔剥一两颗来吃。母亲的牙已经不好,吃起来费力。
儿子们还是偶尔回来看她,都说要母亲到城里去住,可母亲就是个倔脾气,说只要自己还能做,就一定不麻烦儿子们,要是哪天连饭都吃不上嘴了,再到城里去也不迟。其实母亲不愿意到城里的原因很多很多:其一不想给儿子添麻烦;其二怕与媳妇相处不好;其三,舍不得埋在老房子旁边自留地里的老伴儿。母亲一个人在家时常常把自己心里的话告诉老伴,她想要是自己进城了,房子怎么办?老伴儿怎么办?
母亲不再种花生,所以清闲了许多。春雨霏霏的时候,母亲倚靠在家门口的木头柱子上,羡慕地看着邻居们在雨里播种花生。母亲的白发更多了,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坐下来,摸出几颗花生,慢慢地嚼。
“老头子啊,我是不是没用了?”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他们不吃花生了,不吃香肠腊肉了,说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我吃了六十几年了怎么不见哪儿不好?”
“我现在可清闲了,不种花生了,不喂猪了,闲啊……”
“他们要接我去城里,我才不想去,我死都死在这里。在城里死啊还要进火葬场,烧得好痛啊!”
“他们给我装电话了,可我给谁打去?他们总是忙啊忙……”
母亲只好闲坐着慢慢地嚼花生,嚼啊嚼,那些花生都变味了,母亲还是舍不得扔掉。
三年后,那袋花生还没有吃完,母亲患肝癌离开了人世。